季冬廿三日致用堂梅花盛开,谢夫子召饮侍坐,即事十二韵

隆冬嘘阳和,嘉辰践良会。

梅花十三本,诸生八九辈。

仪瞻圣哲像,摩挲敦□器。

韩书展孤拓,朱注玩残字。

密薰多古香,默识欲神契。

少焉命殽核,山厨盛腊味。

美绝洪都酒,藉甚中丞菜。

盘匜寓文献,饮瞰□训诲。

夫子山斗姿,谭谐弥温蔼。

一座皆尽欢,小子尤烂醉。

堂前风煽春,帘外山横翠。

吟继衢樽图,关闽两盛事。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在隆冬时节,诗人与友人在致用堂相聚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与传承的渴望,以及对知识的追求与享受。从“隆冬嘘阳和,嘉辰践良会”开始,诗人便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庄重的聚会氛围。梅花盛开,诸生齐聚,共同缅怀圣哲,探讨学问,品读经典,感受古人的智慧与精神。

“仪瞻圣哲像,摩挲敦□器。韩书展孤拓,朱注玩残字。”这一句展现了对古代文化的崇敬之情,通过瞻仰圣哲画像,触摸历史遗物,研读韩文孤本,细读朱熹注释,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深入探索与理解。

随后,“密薰多古香,默识欲神契。”则进一步强调了对传统文化的沉浸与感悟,通过沉浸在古香之中,默默记忆,试图与古人达成心灵上的共鸣。

宴会开始后,“少焉命殽核,山厨盛腊味。美绝洪都酒,藉甚中丞菜。”描述了丰盛的宴席,美酒佳肴,体现了主人的热情与慷慨。洪都酒与中丞菜的美名,更增添了宴会的雅趣。

“盘匜寓文献,饮瞰□训诲。”这一句巧妙地将饮食与学习结合,通过餐桌上承载的知识与教诲,让宴会不仅是一场美食盛宴,更是精神的滋养。

最后,“夫子山斗姿,谭谐弥温蔼。一座皆尽欢,小子尤烂醉。”描绘了夫子(可能指孔子)的风采,以及整个聚会的欢乐氛围。孩子们尤其陶醉其中,表达了对知识与友谊的深深热爱。

“堂前风煽春,帘外山横翠。吟继衢樽图,关闽两盛事。”则以自然景色的描绘,烘托出聚会的愉悦与和谐,同时也暗示了文化传承与交流的重要性。

整首诗通过对聚会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清代末期至近现代初的文化氛围,以及对传统知识与文化的珍视与传承。

收录诗词(175)

何振岱(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觉庐、悦明,晚年自号梅叟。师从名儒谢章铤,光绪二十三年举人,被江西布政使沈瑜庆聘为藩署文案。辛亥革命后在福州主纂《西湖志》兼《福建通志》。擅画能琴,书法融碑帖于一炉,功力深厚。诗作成就亦高,以其深微淡远、疏宕幽逸的诗歌美学在闽派中独树一帜,是“同光体”闽派的殿军人物

  • 号:心与
  • 籍贯:侯官县(今福建福州市区)
  • 生卒年:1867~1952

相关古诗词

先师逝未经年藏书尽散,偶过山庄感赋

聚书罕数世,贤者无如何。

惟有耽书人,名德长不磨。

吾师西游年,珍本穷搜罗。

辇载入燕京,秣刍数十□。

南归挟之俱,葺楼为书窠。

卷卷书丹墨,仰屋忘鬓皤。

当时一帙价,书贾求常苛。

得来尺寸积,散去烟云过。

吾犹及兹楼,檐牙披绿罗。

百厨幂翠阴,峙若山嵯峨。

徘徊侍坐处,流景嗟逝波。

平生无尽怀,追日思横戈。

著述岂本意,聊用平憾轲。

心传竟谁是,涕下余滂沱。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理安寺

碧藓作花依古岑,幽丛不雨湿凉襟。

微香冉冉经声肃,万绿冥冥鹤迹深。

绝壑天光时隐见,一山秋气各晴阴。

灵僧荷笠穿云去,黄叶千峰不可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理安寺泉

百壑竞成响,一潭私自澄。

萦苔下绝壁,小甃为幽亭。

声外尚含秋,意中欲无僧。

久坐闻香气,何必存禅名?

江湖流浊世,湍激何时平?

真当守此水,心根同孤晶”。

形式: 古风

疏雨

儿童仰天笑自语,历历星光何来雨?

竹间池上偶数声,梦馀听之绝有情。

一雨添秋疏胜密,正似龙门史公笔。

翻江倒海岂不能,著语有时在幽逸。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