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李江州

元纲告衅天柱倾,太白夜夜摇光晶。

陈胜之徒起相继,首陷颍蔡次鄂荆。

浩浩妖氛塞天地,不意来薄浔阳城。

浔阳江淮一保障,李侯忠义能支撑。

完城练卒矢杀贼,君臣义重视死轻。

十万红巾夜飞渡,晓觇山前皆贼营。

羽书沉沉烽火急,霜露肃肃边笳鸣。

挺身大小百馀战,斩刈无算贼胆惊。

鼓鼙无声日光薄,阴风西来膏血腥。

奈何中外失救援,皇天后土呼不应。

挥戈跃马决一战,临终骂贼口不停。

英英烈气排山岳,落落芳名照汗青。

人生自古谁不死,侯今虽死犹如生。

我来泊舟谒祠下,奠以寒泉荐菊英。

坐招五老歌楚些,山光水色含馀情。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哀李江州》由明代诗人陈琏所作,描绘了李江州在面对叛乱时的英勇抗争与最终牺牲的情景。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李江州忠义勇敢的形象。

首句“元纲告衅天柱倾,太白夜夜摇光晶”以“天柱倾”和“太白夜夜摇光晶”象征国家危难,预示着即将发生的叛乱。接着,“陈胜之徒起相继,首陷颍蔡次鄂荆”描述了叛乱者如陈胜一般迅速崛起,接连攻占多个重要地区。

“浩浩妖氛塞天地,不意来薄浔阳城”则描绘了叛乱势力的蔓延之势,以及其对浔阳城的威胁。李江州作为守卫浔阳城的将领,展现出了“忠义能支撑”的形象。“完城练卒矢杀贼,君臣义重视死轻”表现了他坚守阵地、誓死抵抗的决心。

“十万红巾夜飞渡,晓觇山前皆贼营”描绘了叛军的攻势,而“羽书沉沉烽火急,霜露肃肃边笳鸣”则渲染了战场的紧张气氛。李江州在“挺身大小百馀战,斩刈无算贼胆惊”中展现了他的英勇战斗,直至“鼓鼙无声日光薄,阴风西来膏血腥”,描绘了战争的残酷。

然而,“奈何中外失救援,皇天后土呼不应”揭示了李江州在关键时刻缺乏外部支援的困境。在“挥戈跃马决一战,临终骂贼口不停”中,李江州展现出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直至最后一刻仍在奋力抗敌。

“英英烈气排山岳,落落芳名照汗青”赞美了李江州的英勇事迹将永载史册。最后,“人生自古谁不死,侯今虽死犹如生”表达了对李江州虽死犹生精神的敬仰。诗人“我来泊舟谒祠下,奠以寒泉荐菊英”表达了对李江州的追思与敬仰之情,并通过“坐招五老歌楚些,山光水色含馀情”寄托了对英雄的怀念与对自然美景的感慨。

综上所述,《哀李江州》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情的赞颂,展现了李江州在国家危难时刻的英勇抗争与牺牲精神,表达了对英雄的崇敬之情。

收录诗词(998)

陈琏(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过浯溪读磨崖碑

禄儿搆难陷两京,乘舆西幸九庙惊。

河东二十四列郡,曾无一人如杲卿。

汾阳淮南信英杰,义旗指挥僭伪平。

东宫即位在灵武,乾坤再造海宇清。

二圣重欢意方洽,两宫流言吁忍听。

元子文章严且简,太师笔势纵复横。

我时泊舟断崖下,寻读石刻半灭明。

摩挲不尽千古意,东风吹雨天冥冥。

形式: 古风

题致仕尚书严公震直所藏苏东坡墨竹

坡仙写竹称第一,往往人间见真迹。

金钗折股锥画沙,妙笔当年信无匹。

此图寻常位置工,露叶云梢分淡浓。

高堂香清白昼静,似觉满座生秋风。

我昔乘槎渡江水,行遍潇湘五千里。

黄陵庙前秋雨寒,九疑山头暮烟紫。

苍梧刺天云茫茫,上有绿竹参天长。

云中紫实已应结,便欲因之邀凤凰。

别来陡觉星霜换,每忆旧游生浩叹。

今朝客里重披图,空对亭亭霜雪干。

形式: 古风

题方方壶武夷山水图

金门羽客方方壶,作画不减高尚书。

锦囊玉轴幸披睹,乃是武夷山水图。

武夷只在建溪上,翠岫璚峰郁相向。

半空楼阁架层崖,一叶渔舟弄新涨。

闻有仙人驻紫烟,自呼白鹿种芝田。

九曲棹歌谁复听,幔亭风景世犹传。

我亦平生亲画史,落笔时时追董米。

方壶况复夙所慕,偶睹斯图心独喜。

看罢令人逸兴新,清泉白石许谁邻。

世上神仙何处问,人间却忆杜徵君。

形式: 古风

题赵子昂双松图

吴兴王孙画最工,挥毫写出双乔松。

爽飒寒声杂风雨,蜿蜒曲势蟠蛟龙。

千年老干犹屈铁,阅历光阴饱霜雪。

严冬十月百卉空,始信人间有奇节。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