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泉

落石几万仞,冷声飘远空。

高秋初雨后,半夜乱山中。

只有照壁月,更无吹叶风。

几曾庐岳听,到晓与僧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巨石落下悬崖深万丈,冷冷的声响飘向远方的天空。
初秋下过雨的深夜时分,群山之中一片纷乱。
只有墙壁上映照着月光,再无风吹动树叶的声音。
何曾几时在庐山中聆听,直到天明都与僧人相同。

注释

落石:掉落的石头。
几万仞:形容极深,仞是古代长度单位,此指悬崖极深。
冷声:沉闷而冷漠的声音。
远空:遥远的天空。
高秋:深秋,此处强调秋意已浓。
初雨后:刚下过雨之后。
半夜:深夜。
乱山中:众多山峰之中,显得杂乱无章。
只有:仅仅。
照壁月:照在墙壁上的月光。
更无:再也没有。
吹叶风:吹动树叶的风。
几曾:何时,何曾。
庐岳:庐山,中国著名山脉。
听:聆听,此处指听自然之声。
到晓:直到早晨。
与僧同:和僧人一样,可能指心境或行为相似。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中秋夜听泉的静谧景象。"落石几万仞,冷声飘远空"一句,以宏大的画面开篇,勾勒出山谷之间回响着的水声,这“冷声”不仅形容声音之清脆,也暗示了秋夜的凉意。紧接着,“高秋初雨后,半夜乱山中”则进一步营造出了一个深邃而神秘的环境,初秋之后的细雨让山林更加幽静,半夜时分,更添了一份寂寞与深远。

“只有照壁月, 更无吹叶风”这两句,则是对夜景的一种描写,月光如水般洒在墙上,而周围却连一丝微风都没有,只有那静谧的月光陪伴着诗人,这也许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孤独。

最后,“几曾庐岳听,到晓与僧同”则是诗人的自述,他曾在庐山这样的名山中聆听泉声,一直持续到天亮,与佛僧一样守候着晨曦。这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沉醉,也表现出了他对于禅宗静心观照的一种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声音与光影的精细描绘,展现了一幅山中静夜听泉图,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内在的情感世界和精神追求。

收录诗词(816)

齐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 籍贯: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
  • 生卒年:863年—937年

相关古诗词

怀从弟

孤窗烛影微,何事阻吟思。

兄弟断消息,山川长路岐。

日沈栖鹤坞,霜著叫猿枝。

可想为怀抱,多愁多难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怀天台华顶僧

华顶危临海,丹霞里石桥。

曾从国清寺,上看月明潮。

好鸟亲香火,狂泉喷泬寥。

欲归师智者,头白路迢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怀巴陵

垂白堪思大乱前,薄游曾驻洞庭边。

寻僧古寺沿沙岸,倚杖残阳落水天。

兰蕊蔫烟骚客庙,烟波晴阔钓师船。

此时欲买君山住,懒就商人乞个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怀巴陵旧游

洞庭云梦秋,空碧共悠悠。

孟子狂题后,何人更倚楼。

日西来远棹,风外见平流。

终欲重寻去,僧窗古岸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