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其三)

花落未须悲,红蕊明年又满枝。

惟有花间人别后,无期。水阔山长雁字迟。

今日最相思,记得攀条话别离。

共说春来春去事,多时。一点愁心入翠眉。

形式: 词牌: 南乡子 押[支]韵

翻译

花瓣飘落不必悲伤,明年的花朵又将开满枝头。
只有在花丛中分别的人,没有约定再见的日子,山水阻隔,大雁传信也显得缓慢。
今天我最思念你,还记得那时你攀着树枝道别的情景。
共同谈论着春来春去的事情,那些时光已经过去很久了,一丝忧愁深锁在我的眉宇之间。

注释

花落:花瓣凋零。
未须:不必。
悲:悲伤。
红蕊:红色的花蕊。
明年:来年。
又:再。
满枝:布满枝头。
惟有:只有。
花间人:花丛中的离别之人。
别后:分别之后。
无期:没有约定的时间。
水阔:水面辽阔。
山长:山路漫长。
雁字迟:大雁传信缓慢,雁字排列稀疏。
今日:今天。
最相思:最思念。
攀条:攀着树枝。
话别离:道别。
共说:共同谈论。
春来春去:春天的到来和离去。
多时:很久。
愁心:忧愁的心情。
翠眉:青翠的眉毛,代指女子的容颜。

鉴赏

这首词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一幅花开花落、人事变迁的画面。"花落未须悲,红蕊明年又满枝",诗人安慰读者不必为眼前花的凋零而伤感,因为春天总会再来,花朵会再次盛开。然而,"惟有花间人别后,无期",更让人感怀的是与亲朋分别后的无尽思念,那是一种无法预期重逢的遗憾。

"水阔山长雁字迟"进一步渲染了空间的辽阔和时间的漫长,大雁传递的信件迟迟不到,增添了离别的寂寥。"今日最相思"直抒胸臆,表达了此刻对远方人的深深思念。"记得攀条话别离"回忆起当初离别时的情景,那份依依不舍历历在目。

最后,"共说春来春去事,多时",两人曾共同谈论过春去春回的自然规律,但分离的时间却如此之久,使得这简单的季节更迭也变得沉重。"一点愁心入翠眉"以女子的愁绪形象地表现出思念之情,将无形的愁绪化作可见的翠眉深锁,生动感人。

总的来说,这首《南乡子·其三》通过写景叙事,展现了诗人对离别后无尽相思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和无奈,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264)

晏几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著名词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表达情感直率。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词》留世

  • 字:叔原
  • 号:小山
  • 籍贯: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
  • 生卒年:1038年5月29日—1110年

相关古诗词

南乡子(其六)

眼约也应虚,昨夜归来凤枕孤。且据如今情分里,相于。只恐多时不似初。

深意托双鱼。小剪蛮笺细字书。更把此情重问得,何如。共结因缘久远无。

形式: 词牌: 南乡子

南乡子(其四)

何处别时难,玉指偷将粉泪弹。

记得来时楼上烛,初残。待得清霜满画阑。

不惯独眠寒,自解罗衣衬枕檀。

百媚也应愁不睡,更阑。恼乱心情半被闲。

形式: 词牌: 南乡子

南乡子(其一)

渌水带青潮。水上朱阑小渡桥。桥上女儿双笑靥,妖娆。倚著阑干弄柳条。

月夜落花朝。减字偷声按玉箫。柳外行人回首处,迢迢。若比银河路更遥。

形式: 词牌: 南乡子

南乡子(其七)

新月又如眉。长笛谁教月下吹。楼倚暮云初见雁,南飞。漫道行人雁后归。

意欲梦佳期。梦里关山路不知。却待短书来破恨,应迟。还是凉生玉枕时。

形式: 词牌: 南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