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高集中赴漳浦宰

三年乌石僧房居,忍饥待次真臞儒。

有意载酒问奇字,无事闭门抄异书。

一行作吏去漳水,敛版趋廊参刺史。

胸中豪气半销磨,稍觉风波生眼底。

高郎高郎君莫嗔,举世未有如君贫。

毁官不复谒时宰,老大甘为行路人。

君今业已临民社,办取催科时下下。

不然彭泽归去来,簿领笞榜何为哉。

男儿策勋有时节,家世况自图云台。

形式: 古风

翻译

在乌石僧房住了三年,忍饥挨饿像个清瘦的书生。
时常带着酒意询问奇特的文字,闲暇时关门抄写奇异的书籍。
离开漳水任职为官,恭敬地走向廊道拜见刺史。
胸中的豪情壮志大半消磨,渐渐感到世事波澜在眼前涌现。
高郎啊高郎,你别生气,世上再无人像你这般贫穷。
不再为官,不愿再去拜见权臣,宁愿老去也甘做平凡人。
如今你已掌管百姓事务,处理税收琐事是你的职责。
若不然就学陶渊明归隐田园,文书簿册又有何用呢?
男子汉建功立业总有时机,家族名声自会登上云台显赫。

注释

乌石:可能指代某处寺庙或住所。
臞儒:形容清瘦的书生。
奇字:罕见或奇特的文字。
敛版:收起官印,表示谦恭或退职。
风波:比喻世事的动荡和变化。
彭泽: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此处借指归隐。
簿领:公文簿册,指官场事务。
策勋:建立功勋。
云台:古代朝廷表彰功臣的画像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其不凡处境的理解。开篇“三年乌石僧房居,忍饥待次真臞儒”两句,写出了高集中的隐逸生活,他在简陋的僧房中居住,忍受着饥饿,以等待时机,这种坚韧不拔的意志令人敬佩。

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仰慕之情和对知识的渴望,“有意载酒问奇字,无事闭门抄异书”显示出他与高集中的交流,以及他们共同探讨学问的场景。同时,这也反映出了诗人本身对于知识的追求和热爱。

“一行作吏去漳水,敛版趋廊参刺史”则写出了高集中即将赴任的消息,他将踏上前往漳浦的旅程,去承担官职的责任。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转变,也象征着友情和理想的结合。

“胸中豪气半销磨,稍觉风波生眼底”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与理想之间差距的感慨,以及面对复杂社会时内心的波动。这种豪迈之气虽有所减退,但仍旧不失为时代的担当。

“高郎高郎君莫嗔,举世未有如君贫”则是诗人对于友人的赞美,他的清贫并非一般意义上的貧困,而是一种精神层面的独立和坚守。这种赞誉中带有一份尊敬之情。

“毁官不复谒时宰,老大甘为行路人”显示了高集中的超然物外,他对于官职的看破与放弃,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这种态度令人钦佩。

最后,“君今业已临民社,办取催科时下下。不然彭泽归去来,簿领笞榜何为哉”则是诗人对于高集中即将面临的民间工作和对他的期许。同时也包含了如果不这么做的话,可能会有其他的结果,这里的“彭泽”、“簿领笞榜”等词语,或许暗示了一种生活的无常。

整首诗通过对高集中的赞美与寄托,展现了诗人对于友情、理想和精神独立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422)

张元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称芦川老隐。芦川永福人(今福建永泰嵩口镇月洲村人)。历任太学上舍生、陈留县丞。金兵围汴,秦桧当国时,入李纲麾下,坚决抗金,力谏死守。曾赋《贺新郎》词赠李纲,后秦桧闻此事,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元干尔后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乡,卒年约七十,归葬闽之螺山。与张孝祥一起号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

  • 字:仲宗
  • 号:芦川居士
  • 籍贯:真隐山
  • 生卒年:1091年—约1161年

相关古诗词

送舒希古

老舒古君子,送客皆善类。

觞行颇轩渠,一斗辄径醉。

凉飔生白蘋,落日照紫翠。

骊驹虽在门,不下儿女泪。

傥复逢湘累,更与问憔悴。

形式: 古风 押[寘]韵

祥符陵老许作先驰归闽因成伽陀赠别绍兴甲戌秋七月书于鹤林山

无量劫来几相见,莫话南州与北县。

居士向来业风吹,自合失却本来面。

今年坐夏在鹤林,许我先驰海舟便。

三山到日已秋深,且看山门骑佛殿。

形式: 古风 押[霰]韵

陪李仲辅昆仲宿惠山寺

苍山崷崒中,殿古起野色。

仰空象纬高,抚事戎马隔。

三子俱人豪,语默有典则。

安知今夕游,值此老宾客。

危言惊鬼神,怀旧痛京国。

寄书白帝城,问道屈原宅。

三春闻竹枝,万里共悽恻。

风来松柏悲,月落世界黑。

相看炯不寐,袖手了无策。

去去更酌泉,吾生易南北。

形式: 古风

赋漳南李几仲安斋诗

羔豚蒸乳活脔牛,口腹造业誇炰羞。

傥知晚食足当肉,一饱何苦多营求。

先生睡美黑甜处,那闻钟鼓朝鸣楼。

布衾竹枕自稳暖,此念灰冷百不忧。

世间寝食乃日用,众生扰扰如蚍蜉。

昔年我亦走南北,往反万里无停辀。

胸中不作异乡县,有似坐阅十数州。

云山浑如旧过眼,岁月不觉春已秋。

宿君斋屋亦偶尔,更仆笑语久未休。

夜阑各困且打睡,明日饥饱临时谋。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