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午坐》是元代诗人刘诜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午后独坐的情景。诗中以“今日频送客,兀坐心未定”开篇,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后的内心波动和不安,随后“午倦睡适来,鸟语偏满听”则转而描写午后的宁静与自然界的生机,鸟鸣声声,为静谧的环境增添了几分生动。
接着,“昏昏半人世,隔屋喧笑竞”两句,诗人将自己置于与外界的对比之中,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感,但同时又隐约透露出对喧嚣尘世的无奈与向往。接下来的“恼我彼不期,阅动正在静”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似乎在说,那些外界的纷扰与变化,即使在看似宁静的内心世界里也无法完全避免。
最后,“清风白昼永,庭影乱复正”描绘了一幅清风徐来、白日悠长、庭院光影交错的画面,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寓意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循环。而“悠悠无与言,起步林东径”则以诗人独自漫步于林间小径的动作结束全诗,表达了一种寻求心灵慰藉与自我反思的渴望。
整体而言,《午坐》一诗通过对午后独坐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时间、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与感悟,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