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高人名若浼,烈士死如归。
智灭犹吞炭,商亡正采薇。
岂因徼后福,其肯蹈危机。
万古春秋义,悠悠双泪挥。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爱国将领文天祥的作品,表现了他对国家忠诚和个人的悲壮情怀。
“高人名若浼,烈士死如归。”这两句通过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于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高人指的是品德高尚的人,他们即使面临死亡也像回家一样毫不犹豫,这种精神状态令人钦佩。
“智灭犹吞炭,商亡正采薇。”智者遇到灾难时仍然坚守自己的原则,就像是吞下了炭火一般,不会改变初衷。商朝虽然已经覆灭,但诗人依旧在收集着遗留的文化精华(薇是野生的香草,常用来比喻古代遗留的文化)。
“岂因徼后福,其肯蹈危机。”这两句表达了对英雄人物不畏惧牺牲、勇于冒险的赞美。他们不会因为追求未来的幸福而避开眼前的危险。
“万古春秋义,悠悠双泪挥。”诗人在这里抒写了永恒的忠义之情和无尽的哀愁。这两句通过“万古春秋”强调了忠诚与正义的情操是跨越时空的,而“悠悠双泪”则流露出了诗人对国家命运、个人遭遇的深切感慨。
整首诗充满了悲壮豪迈的情怀,体现了诗人坚定的爱国立场和不屈不挠的人格魅力。
不详
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一笑登临晚,江流接太虚。
自惭云出岫,争讶雨随车。
慷慨十围柳,周回千里鱼。
故园堤好在,夜梦绕吾庐。
久要何落落,末路重依依。
风雨连兵幕,泥涂满客衣。
人间龙虎变,天外燕鸿违。
死矣烦公传,北方人是非。
崖海真何地,驱来坐战场。
家人半分合,国事决存亡。
一死不足道,百忧何可当。
故人髯似戟,起舞为君伤。
仗节辞王室,悠悠万里辕。
诸君皆雨别,一士独星言。
啼鸟乱人意,落花销客魂。
东坡爱巢谷,颇恨晚登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