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口风雨留三日

孤城三日风吹雨,小市人家只菜蔬。

水远山长双属玉,身闲心苦一舂锄。

翁从旁舍来收网,我适临渊不羡鱼。

俯仰之间已陈迹,暮窗归了读残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孤城三天刮风吹雨,人家只能避雨在家以淡饭素菜充饥度日。
烟雨迷蒙中远眺,那浩渺如练的长江水滔滔流向远方,那巍峨绵延的山岭,犹如一双长颈赤目的属玉鸟,近观此景,见雨中淋着一只白鹭。
渔翁从邻舍出来收网具,而我并不羡慕鱼美可口。
转眼之间一切都变成陈迹,不如暮色中回到窗下读残书。

注释

孤城:贵池城。
属玉:即鸀鳿[zhú yù]。
舂锄:即白鹭,以其啄食的姿态有如农夫舂锄,所以有这个名称。
临渊不羡鱼:比喻只有愿望而无行动。
这里反用其意,说虽然面对江湾,而不羡鱼。
俯仰之间:一俯一仰,形容极短暂的时间。
陈迹:过去的事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池口风雨留三日》。诗中描绘了诗人滞留孤城时的生活情景和内心感受。首句“孤城三日风吹雨”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风雨交加、孤城寂寥的画面,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氛围。接着,“小市人家只菜蔬”写出了当地生活的朴素,反映出诗人对简朴生活的认同。

“水远山长双属玉”转而描绘自然景色,属玉鸟飞翔于山水之间,虽美,但诗人的心境却并不轻松,因为“身閒心苦一舂锄”。这里的“身閒”与“心苦”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虽然身处闲暇,但内心却因无法实现抱负而感到苦闷。

后两句“翁从旁舍来收网,我适临渊不羡鱼”进一步深化主题,通过渔翁的形象,寓言自己虽然身处此境,却不羡慕世俗的功利,更愿意沉浸在书卷之中,寻求精神的寄托。

最后,“俛仰之间已陈迹,暮窗归了读残书”总结全诗,表达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在风雨过后,选择回归书斋,静心阅读,让往事成为过眼云烟的态度。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黄庭坚在困境中的淡泊心境和对知识文化的坚守。

收录诗词(2359)

黄庭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字:鲁直
  • 号:山谷道人
  •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 生卒年:1045.8.9-1105.5.24

相关古诗词

红蕉洞独宿

南床高卧读逍遥,真感生来不易销。

枕落梦魂飞蛱蝶,灯残风雨送芭蕉。

永怀玉树埋尘土,何异蒙鸠挂苇苕。

衣笐妆台蛛结网,可怜无以永今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自巴陵略平江临湘入通城无日不雨至黄龙奉谒清禅师继而晚晴邂逅禅客戴道纯款语作长句呈道纯

山行十日雨沾衣,幕阜峰前对落晖。

野水自添田水满,晴鸠却唤雨鸠归。

灵源大士人天眼,双塔老师诸佛机。

白发苍颜重到此,问君还是昔人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观王主簿家酴醾

肌肤冰雪薰沉水,百草千花莫比芳。

露湿何郎试汤饼,日烘荀令炷炉香。

风流彻骨成春酒,梦寐宜人入枕囊。

输与能诗王主簿,瑶台影里据胡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句:诗二句

叩槛出鱼鼋,诗成一笑粲。

形式: 押[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