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吴仲庶省中画壁

画史虽非顾虎头,还能满壁写沧洲。

九衢京洛风沙地,一片江湖草树秋。

行数鯈鱼宾共乐,卧看鸥鸟吏方休。

知君定有扁舟意,却为丹青肯少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虽然不是画史上著名的顾恺之,但你的画作也能充满对沧海洲渚的描绘。
在繁华的京城洛阳,风沙弥漫,你的画作中展现出一片江湖秋色,草木摇曳。
与朋友们一起欣赏游动的鱼儿,官员们休息时,你笔下生辉。
我知道你心中定有泛舟江湖的愿望,但为了绘画,你是否愿意稍作停留?

注释

画史:指绘画史上的名家。
顾虎头:古代著名画家顾恺之的别称。
满壁:满墙,形容画面丰富。
沧洲:水边的陆地,这里指江海或湖泽。
九衢:宽阔的道路,这里指京城街道。
京洛:京城洛阳。
江湖:泛指广阔的水面和自由自在的生活。
草树秋:秋天的草木景色。
行数鯈鱼:游动的鱼儿,鯈鱼可能指某种鱼类。
宾共乐:宾客共享欢乐。
吏方休:官员们正在休息。
扁舟意:泛舟江湖的心愿。
丹青:绘画艺术。
肯少留:是否愿意稍微停留。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所作,名为《次韵吴仲庶省中画壁》。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来看,这首诗通过对画面的描绘,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首句“画史虽非顾虎头,仍能满壁写沧洲”表明画家虽然不像名画家顾恺之那样以画虎闻名,但却能够在墙上绘制出如同沧州(今河北孟县)广阔景致的 壮丽图景。这里“画史”一词,暗示了对历史上画家的尊重和认可,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当代画家才华的肯定。

其次,“九衢京洛风沙地,一片江湖草树秋”则描绘了一幅繁忙都市与静谧自然景象的对比图。九衢指的是都城中的街道,京洛即长安(今陕西西安)和洛阳,两座古都。此句通过风沙弥漫的城市景象和一片江湖间草木随秋而衰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对自然与人文生活的深刻体悟。

“行数鯈鱼宾共乐,卧看鸥鸟吏方休”这两句则转向了人物活动的情景。鯈鱼宾可能指的是某种宴席上的美食,而卧看鸥鸟吏方休,则是说在观赏到水鸟嬉戏时,才能感到心满意足。这里通过对宴会与自然界动物行为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生活情趣的细致感受。

最后,“知君定有扁舟意,却为丹青肯少留”表达了作者对画家的理解和期待。在这里,扁舟意指的是远行的愿望,而“丹青肯少留”则是说画家愿意为了艺术创作停留片刻。通过这样的表述,王安石不仅肯定了画家的才华,也表达了对画家未来创作生涯的美好祝愿。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不仅展示了作者的文学才能,更透露出他对于艺术与自然、人文交织之间关系的独到见解。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次韵吴冲卿召赴资政殿听读诗义感事

周南麟趾圣人风,未有驺虞系召公。

雅颂兼陈为四始,笙歌合奏以三终。

讨论诏使成书上,休浣恩容著籍通。

墙面岂能知奥义,延陵听赏自为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次韵吴季野再见寄

衣裘南北弊风尘,志趣卑污已累亲。

流俗尚疑身察察,交游方笑党频频。

远同鱼乐思濠上,老使鸥惊耻海滨。

邂逅得君还恨晚,能明吾意久无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次韵宋次道忆太平早梅

大梁春费宝刀催,不似湖阴有早梅。

今日盘中看剪綵,当时花下就传杯。

纷纷自向江城落,杳杳难随驿使来。

知忆旧游还想见,西南枝上月徘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次韵张子野竹林寺二首(其二)

京岘城南隐映深,两牛鸣地得禅林。

风泉隔屋撞哀玉,竹月缘阶贴碎金。

藻井仰窥尘漠漠,青灯对宿夜沈沈。

扁舟过客十年事,一梦此山愁至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