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周处台同王溯山作

高台多春风,旭日照彼岨。

揽袂试登临,怀古遥踟蹰。

昔者周孝侯,奋身三恶除。

家本罨画溪,折节此读书。

古今同一辙,与君皆侨居。

工愁吴季重,深情王伯舆。

抗志慕贤达,悠悠千载馀。

形式: 古风

翻译

高台上吹拂着春风,朝阳照亮了那峻岭。
我挽起衣袖尝试登高远望,怀旧之情让我不禁徘徊。
昔日的周孝侯,挺身而出消除三大罪恶。
他的家族源自美丽的罨画溪边,他在这里刻苦读书。
古今的道理并无不同,你我都是异乡客。
吴季重工于忧思,王伯舆情感深沉。
他志向高洁,仰慕贤能之人,这样的精神跨越千年。

注释

高台:高高的平台。
春风:温暖的春风。
旭日:早晨的太阳。
岨:险峻的山岭。
揽袂:挽起衣袖。
怀古:怀念古代的事迹。
周孝侯:历史人物。
罨画溪:风景优美的溪流。
侨居:寄居他乡。
吴季重:人名,可能象征忧郁的人。
王伯舆:人名,可能象征深情的人。
抗志:高尚的志向。
贤达:有德行且显贵的人。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登上高台,感受春风和旭日之美景的境况。通过对周孝侯奋身除害的怀念,以及家本罨画溪、折节读书的情趣,表达了古今同一辙、与朋友共侨居的情谊。同时,也流露出对吴季重、王伯舆等人的深情及对贤者的慕仰之情。

诗人运用“高台”、“旭日”、“怀古”、“遥踟蹰”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通过“奋身三恶除”的叙述,传达了对历史英雄事迹的崇敬之情。而“家本罨画溪,折节此读书”则表明诗人渴望通过阅读古籍来继承和发扬文化。

在“古今同一辙,与君皆侨居”的叙述中,诗人强调了与友人的情谊,以及对共同的文化根源的认同。最后,“工愁吴季重,深情王伯舆”表达了对朋友深厚的情感,而“抗志慕贤达,悠悠千载馀”则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和高尚品格的追求与向往。

整体而言,此诗以其深邃的历史情怀、浓郁的人文关怀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深沉感受,构筑了一幅古典文学中的美丽图景。

收录诗词(184)

吴敬梓(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文木,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汉族。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全椒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现存吴敬梓手写《兰亭序》中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印”)。后卒于客中。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文木山房诗说》七卷(今存四十三则)、小说《儒林外史》

  • 字:敏轩
  • 号:粒民
  • 籍贯:安徽省全椒
  • 生卒年:1701—1754年

相关古诗词

和萧少卿见庆新居(其二)

惊蓬偶驻知多幸,断雁重联惬素期。

当户小山如旧识,上墙幽藓最相宜。

清风不去因栽竹,隙地无多也凿池。

更喜良邻有嘉树,绿阴分得近南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又和游光睦院

寺门山水际,清浅照孱颜。

客棹晚维岸,僧房犹掩关。

日华穿竹静,云影过阶闲。

箕踞一长啸,忘怀物我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又赋早春书事

苑里芳华早,皇家胜事多。

弓声达春气,弈思养天和。

煖酒红炉火,浮舟绿水波。

雪晴农事起,击壤听赓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山路花

不共垂杨映绮寮,倚山临路自娇饶。

游人过去知香远,谷鸟飞来见影摇。

半隔烟岚遥隐隐,可堪风雨暮萧萧。

城中春色还如此,几处笙歌按舞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