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郊行

晓寻山寺出重城,坏壁谁题半草行。

照眼芳菲空玉友,并湖风物记金明。

新诗已见成敲钵,旧赏悬知又弃檠。

龙井海棠须靳惜,一樽留取听莺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清晨我寻找山寺离开都城,残破墙壁上有人题写半草书行。
满眼春光灿烂如美玉般晶莹,湖边风光让我想起金明的记忆。
新作的诗已经可以敲击木鱼诵读,旧时的赏心乐事仿佛又被搁置。
龙井的海棠花需珍惜,让我们暂且留住一樽酒,静听黄莺的鸣叫。

注释

晓:清晨。
寻:寻找。
山寺:山上的寺庙。
出:离开。
重城:大城。
坏壁:残破的墙壁。
谁:何人。
题:题写。
半草行:草书风格的文字。
照眼:耀眼。
芳菲:花草繁盛。
空:徒然。
玉友:如玉般的美景。
并湖:湖边。
风物:风景。
记:想起。
金明:地名,可能指代美好的回忆。
新诗:新创作的诗歌。
已见:已经显现。
成敲钵:足以敲击木鱼诵读。
旧赏:过去的喜好。
悬知:预料。
弃檠:搁置书籍或笔架。
龙井:杭州龙井,著名的茶区。
海棠:一种春季开花的树。
须:应当。
靳惜:珍惜。
一樽:一杯。
听莺鸣:聆听黄莺的鸣叫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在春日里游历郊野的景象。开篇“晓寻山寺出重城,坏壁谁题半草行”描述了早晨时分,诗人从深邃的山寺中出来,经过一座座落于重城之中的废旧城墙,只见墙上生长着茂密的野草,显得荒凉而又自然。

接着“照眼芳菲空玉友, 并湖风物记金明”进一步展现了春天的美好景色。诗人用“照眼”来形容春光普照,万物复苏,而“并湖”则是指湖边的风光,与“记金明”相呼应,可能是在赞美春日里水波不兴、阳光灿烂的美丽景象。

“新诗已见成敲钵,旧赏悬知又弃檠”此句暗示诗人对文学创作有着深厚的积累和理解,不仅新诗已经显露出成熟的风格,即使是早前创作的作品也还在回味中。这里的“敲钵”和“弃檠”都是写作时使用的工具,象征着文学创作的过程。

最后,“龙井海棠须靳惜,一樽留取听莺鸣”则是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之情。龙井是指龙井茶,而“海棠”可能是一种植物,或者是某地特有的花卉。“靳惜”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些美好的自然景象和物产持有一份珍爱之心。而“一樽留取听莺鸣”则是在描绘诗人在春日里品茶赏音的雅致情趣。

整首诗通过对山寺、城墙、湖光等自然景观的描写,以及对文学创作和生活享受的提及,展现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深切感悟和珍视之情。

收录诗词(662)

张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徽宗宣和三年(1121)上舍中第,调唐州方城尉,改房州司法参军,辟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

  • 字:巨山
  • 籍贯:襄阳(今湖北襄樊)
  • 生卒年:1096—1184

相关古诗词

春阴江上偶书

小轩西下俯通津,漠漠春阴日易曛。

白气冒山蒸积翠,微风过水聚轻纹。

城鸦飞去秋花夕,溪雨收馀岸草薰。

寂寞何人念羁旅,忧来无数若丝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独夜

清灯萧寺远,不寐夜何长。

风细频翻叶,云轻才护霜。

涧黑水决决,月明山苍苍。

作客岁月晚,故园春欲芳。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秋日怀古园有作

故里田庐远,他乡禾黍秋。

风高初下叶,川浅欲生洲。

月出空山静,烟生远树稠。

已谙为客意,坚坐任迟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秋日晚出郡郊

暝色生平野,乔林动远风。

虫鸣古道迥,月白戍楼空。

岁月悲欢异,山川今古同。

荒城见摇落,未免泣途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