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赞庆成长老请

怡山顶不露,上有通天窍。

事事总不知,虚明肯自照。

个样䖃苴川僧,如何描邈得就。

庆成讦露人前,早是外扬家丑。

不用别举话头,我手何似佛手。

形式: 古风

翻译

怡山顶端深藏不露,有一条直通天际的通道。
万事万物我都无法知晓,只有虚心明亮才能自我照亮。
像这样奇特的山僧,如何能详细描绘出来。
即使在庆祝成功时,也愿意在人前揭露,这已经暴露了家庭的隐私。
无需再找其他话题,我的手法与佛的手法有何不同呢?

注释

怡山:虚构的高山,可能象征智慧或隐秘之地。
通天窍:指通往天空或神秘通道,可能象征直觉或领悟。
个样䖃苴:形容奇特或独特的僧人。
庆成:庆祝成功的情境。
佛手:比喻具有超凡技艺或慈悲之手。

鉴赏

这首诗以怡山顶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修行境界的理解和自我评价。"怡山顶不露,上有通天窍",意指修行者的心境高洁,不显于外,内在有通达天地的智慧。"事事总不知,虚明肯自照",强调修行者对世俗之事无所执着,内心清明,能自我洞察。

接下来,诗人批评那些试图描绘或模仿这种境界的僧人,认为他们难以真正理解和表达这种深远的智慧。"个样䖃苴川僧,如何描邈得就","䖃苴"形容无法揣摩,"川僧"泛指一般僧侣,暗示他们难以触及真正的禅境。

"庆成讦露人前,早是外扬家丑",则批评那些炫耀自己修行成就的人,认为这种行为已经暴露了内心的不足,如同揭短一样不雅。

最后,诗人以"不用别举话头,我手何似佛手"作结,表明自己的立场,即无需过多言辞,自己的行动和修为就是最好的证明,与佛的智慧相比并无二致。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语言简洁,体现了禅宗崇尚内省和实践的修行理念。

收录诗词(115)

释子益(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观音赞

杨柳枝头,琉璃瓶里。一滴浑无,千波竞起。

步步金莲衬足生,何曾踏著自家底。

形式:

达磨携履赞

赤双脚,携只履。自东自西,谁不识你。

最难掩是当门齿。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佛鉴和尚赞

雨过五峰,云横玉几。日面月面,只这便是。

道是佛鉴,舌拄梵天。道非佛鉴,眉毛拖地。

更言两对君王,三奉诏旨。

看来元是阴平界上雍师波,谁不识你。

形式:

颂古十一首(其十一)

撼树良久,好手手中呈好手。

得用得体,一不成兮二不是。

三十拄杖放渠侬,大似贼过后张弓。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