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不愚引开元故事请为移春槛因而赠答

南陌东城处处春,不须移槛损天真。

鬓毛欲白休辞饮,风雨无端只误人。

鸟语提壶元自好,酒狂惊俗未应嗔。

稍寻绿树为诗社,更藉残红作醉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春天弥漫在南陌东城的每个角落,无需移动栏杆去破坏自然的纯真。
头发已显白意,无需推辞饮酒,风雨无常只会带来困扰。
鸟儿鸣叫如同提壶倒酒,本就是美好的事,纵使酒后失态,世人也不该责怪。
我们不妨找一片绿树丛中设立诗社,再利用落花作为醉酒后的垫子。

注释

南陌:乡村道路。
东城:城市东部。
天真:自然的纯真,未经雕琢的美。
鬓毛欲白:指年岁渐长,头发将变白。
提壶:古代酒器,此处比喻鸟儿的叫声。
酒狂:因饮酒而忘形。
醉茵:醉酒后用来垫坐的落叶或花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题为《孙不愚引开元故事请为移春槛因而赠答》。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同时也流露出一种随性洒脱的生活态度。

首句“南陌东城处处春”,描绘了春天满城的景象,展现出生机盎然的季节特色。诗人认为无需刻意移动栏杆(春槛)去改变大自然的本真之美,这体现了他对自然和谐的尊重和珍视。

“鬓毛欲白休辞饮”一句,诗人以幽默自嘲的方式,表示即使年纪渐长,也不应放弃饮酒的乐趣,暗示了他对于人生短暂的豁达和对当下快乐的追求。

“风雨无端只误人”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中风雨不定的感慨,认为它们有时会打乱人的计划,但也提醒人们不必过于执着于外界的干扰。

“鸟语提壶元自好”通过鸟鸣声与酒壶相伴的画面,传达出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惬意心情,以及对世俗眼光的不在意。

最后两句,“稍寻绿树为诗社,更藉残红作醉茵”,诗人提议在绿树下设立诗社,以落花为坐垫,进一步渲染出一种超脱尘世、尽情享受生活的诗意氛围。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春天为背景,寓言式地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亲近以及对世俗观念的淡然态度。

收录诗词(2359)

黄庭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字:鲁直
  • 号:山谷道人
  •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 生卒年:1045.8.9-1105.5.24

相关古诗词

孙不愚索饮九日酒已尽戏答一篇

满眼黄花慰索贫,可怜风物逐时新。

范丹出后尘生釜,郭泰归来雨垫巾。

偶有清樽供寿母,遂无馀沥及他人。

年丰酒价应须贱,为子明年作好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戏书效乐天

造物生成嵇叔懒,好人容纵接舆狂。

鸟飞鱼泳随高下,蚁集蜂衙听典常。

母惜此儿长道路,兄嗟予弟困冰霜。

酒壶自是华胥国,一醉从他四大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戏咏江南土风

十月江南未得霜,高林残水下寒塘。

饭香猎户分熊白,酒熟渔家擘蟹黄。

橘摘金苞随驿使,禾舂玉粒送官仓。

踏歌夜结田神社,游女多随陌上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假山

安石作假山,其中多诡怪。

虽然知是假,争奈主人爱。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