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未岁旦用苏子由韵成两诗寄诸子侄(其二)

频把光阴惜寸分,十年阅尽世中人。

衰容暗换图中象,和气潜回海底春。

香袅金炉沉水暖,茶烹石鼎乳泉新。

丹元息息添真火,肯使空花翳五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光在辛未岁旦时所作,以苏轼的韵律创作了两首诗赠予自己的子侄。诗中充满了对时光的珍惜与对世事的洞察,同时也蕴含着对内在修养与精神追求的深刻思考。

首句“频把光阴惜寸分”,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的珍视,认为每一刻都如同珍贵的寸金,值得用心去把握。接着“十年阅尽世中人”,则展现了诗人历经十年,见证了世间百态,积累了丰富的人生经验。

“衰容暗换图中象,和气潜回海底春”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个人的衰老比作画中的形象变化,暗示随着时间的流逝,人的外貌与心境都会有所改变;而“和气潜回海底春”则象征着内心的和谐与平静,如同春日的温暖,即使在深海也能感受到生机与活力。

“香袅金炉沉水暖,茶烹石鼎乳泉新”描绘了一幅宁静雅致的生活场景,通过香气袅袅的香炉与新煮的茶水,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以及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最后,“丹元息息添真火,肯使空花翳五轮”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在修炼与精神追求的执着。这里的“丹元”可能指的是道家炼丹之术,象征着对内在力量的培养与提升;“真火”代表了真理或真我,强调了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空花”则是佛教中常用来比喻虚幻无常的事物,暗示诗人不为外物所动,保持内心的清明与坚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时间、人生、自然与内在修养的深刻感悟,也体现了其高洁的人格魅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522)

李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字泰定,南宋名臣、文学家、词人,南宋四名臣之一,唐汝阳王李琎之后。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调知开化县,移知常熟县。累官至参知政事,因与秦桧不合,出知绍兴府,改提举洞霄宫。绍兴十一年(1141年),贬藤州安置,后更贬至昌化军。秦桧死,内迁郴州。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复左朝奉大夫。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宋孝宗即位后,赠资政殿学士,赐谥庄简。有前后集三十卷,已佚。又有《椒亭小集》、《庄简集》等

  • 字:泰发
  • 号:转物老人
  • 籍贯: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
  • 生卒年:1078年12月16日[1

相关古诗词

吴德永远寄乾栗五百颗荷其厚意戏作长句谢之

海山深处住多年,容貌虽衰齿尚坚。

长使玉泉归绛阙,每留真火暖丹田。

感君特地贻乾栗,知我犹能咬石莲。

土物欲寻香翠报,近来行市正增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四月望夜郡寮悉赴盛集羊荆华林伯寿伯安相继见过同登涌月阁待月成拙诗并呈常往来诸友

杖藜欲往叹涂穷,赖有林庐寓此翁。

日暮凭栏看涌月,夜凉开牖濯清风。

浮沉直拟群鸥鹭,冷暖安能效燕鸿。

独酌城南二三子,携棋挈榼笑言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羊荆华敞小轩面丛竹予以细香名之盖用杜子美风吹细细香之句因赋此诗

负郭林庐带草堂,小亭轩敞对修篁。

祖师但指青青色,诗老能闻细细香。

风过户庭常掩冉,雨馀衾枕自清凉。

幽兰茉莉徒芬郁,气味不如君久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昌化虽穷寂今岁偶诸处寄酒东船至得北果又老庖自海康来人日与客饮邂逅成醉座中赋此

去年人日醉陈园,竹外风流洗瘴烟。

花落野桃春寂寂,潮回南浦水涓涓。

腊醅每谢邻邦使,北果常随贾客船。

佳节漫逢聊一笑,老庖能鲙海鲈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