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五泄山(其一)

寻彻灵潭第五源,旋攀萝茑至山巅。

寒声昔谓来天外,巨壑今知在目前。

峭壁无时长蔽日,重岩不雨亦生烟。

临观已觉尘心尽,更欲凌云访列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我寻找着灵潭的第五源头,沿着藤蔓攀登山顶。
过去听到的寒冷声音仿佛来自天边,如今知道那巨大的山谷就在眼前。
陡峭的崖壁没有时刻被阳光遮挡,即使不下雨,重叠的岩石也会升腾起雾气。
站在高处观看,心灵已被洗涤得清净,我更想飞上云霄去拜访仙人。

注释

灵潭:清澈幽深的潭水,可能象征着精神或智慧之源。
萝茑:藤蔓植物,代指山路崎岖。
巨壑:巨大的山谷,可能寓意深远或未知的世界。
峭壁:陡峭的山崖。
列仙:古代传说中的仙人,象征超凡脱俗的理想。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唐询的《游五泄山(其一)》,描绘了作者探寻五泄山第五水源的旅程。首句“寻彻灵潭第五源”展现了诗人对山水之源的好奇与向往,接着“旋攀萝茑至山巅”描述了他攀爬山峰的过程,沿途欣赏着藤蔓植物。

“寒声昔谓来天外”运用了夸张手法,形容水声清冷,仿佛来自天际,而“巨壑今知在目前”则强调了眼前的壮观景色,让人感到豁然开朗。接下来两句“峭壁无时长蔽日,重岩不雨亦生烟”,通过描绘峭壁和岩层的奇特景象,进一步渲染了山势的险峻和神秘。

最后两句“临观已觉尘心尽,更欲凌云访列仙”,表达了诗人观赏美景后心灵得到净化,产生了超脱尘世、追求仙道的意愿。整首诗以游踪为线索,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超凡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17)

唐询(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会稽溪口躬师上人房

溪口相传地最灵,其间风物与人清。

钟声夜到江头尽,云气朝从槛外生。

几副轻绡供画笔,一林脩竹寄閒情。

闭门终日无尘事,卧看南□自晦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题曲水阁

依山营废壤,结宇跨通沟。

派引平湖远,声分几曲流。

交阴覆脩竹,照影下轻鸥。

此日群贤集,宁疏晋世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华亭十咏(其三)吴王猎场

昔在全吴日,从禽耀甲戈。

百车尝载羽,一目旧张罗。

地变柔桑在,原荒蔓草多。

思人无复见,落日下山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华亭十咏(其四)柘湖

世历亡秦远,湖连大海濒。

柘山标观望,玉女见威神。

渺渺旁无地,滔滔孰问津。

何年化鱼鳖,髣髴历阳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