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戒篇(其四)

我家乌山下,尚有屋数间。

此邦既喧鬨,不如归故山。

舣舟柴门外,迎者双白鹇。

室中旧木榻,门上新铜锾。

奴樵山之麓,婢钓溪之湾。

东家刈稻去,西家采菱还。

是时新谷入,农务方就闲。

家家招食新,村酒盛花蛮。

颇怪避地客,日日来叩关。

已闻命召虎,未见朝侯狦。

太息勿复道,吾其田间跧。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俞樾在乌山下的田园生活,表达了他对宁静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都市喧嚣的厌倦。首句“我家乌山下,尚有屋数间”点明了居住环境,接着通过“此邦既喧鬨,不如归故山”表达了对城市纷扰的反感,决定回归自然。诗人泊船柴门,迎接他的是一对白鹇,暗示了生活的简朴与和谐。

室内陈设简陋而温馨,门前挂着新铸的铜锾,显示出朴素的生活气息。仆人在山脚砍柴,婢女在溪边垂钓,描绘出一幅田园画卷。农忙过后,村庄里的人们开始享受丰收的果实,邀请诗人共享新谷,村酿花酒,生活气息浓厚。

对于那些避世的客人,诗人略带调侃地说他们每日来访,而自己则更愿意在田间隐居,不愿被官场事务打扰,用“吾其田间跧”表达了自己的决心。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尘世浮华的疏离。

收录诗词(425)

俞樾(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曲园居士。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他是现代诗人俞平伯的曾祖父,章太炎、吴昌硕、日本井上陈政皆出其门下。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后受咸丰皇帝赏识,放任河南学政,被御史曹登庸劾奏“试题割裂经义”,因而罢官。遂移居苏州,潜心学术达40余载。治学以经学为主,旁及诸子学、史学、训诂学,乃至戏曲、诗词、小说、书法等,可谓博大精深。海内及日本、朝鲜等国向他求学者甚众,尊之为朴学大师

  • 字:荫甫
  • 籍贯:浙江德清
  • 生卒年:1821-1907

相关古诗词

滩行曲

天风蓬蓬吹上头,江水汩汩走下流。

十里五里作一束,三老失色长年愁。

长年衩衣立蓬底,持篙终月身伛偻。

既怜重如挽牛弩,更讶轻若盘蛇矛。

一滩才过一滩又,滩声化作风飕飕。

织成一幅光明锦,抛出千点琉璃球。

水中之石何磊磊,飞涝日夜恣簸蹂。

直如山径走荦确,岂复江面行夷犹。

长绳曳舟舟不动,短篙撑舟舟仍留。

竟须大力负之走,入水学作吴儿泅。

南人乘船如骑马,日月跳掷乾坤浮。

天公有意弄奇局,乃于水底生赘瘤。

移山那有夸娥子,贷水更无监河侯。

即使舟轻似赤马,何堪滩险如黄牛。

我以丁丑发桐庐,始于庚辰至龙游。

自庚迄癸又四日,计程犹未过衢州。

黄头郎既绝有力,青唇妇亦工操舟。

而乃入险复出险,迂回不复能豫谋。

殷勤酌酒劳僮仆,勿言臲兀今番尤。

平生忠信颇自负,风波虽险何足忧。

再拚滩行四五日,山中稳坐青竹兜。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读经偶得.选二(其一)

六经皆可注,不可注者诗。

诗人化为土,千古存其辞。

其辞虽可读,其义不可思。

即如谷风篇,云是弃妇为。

而妇见弃故,孔子不必知。

今欲求其解,岂可空言治。

泾渭何所指,方舟何所施。

必其家庭事,琐屑皆得之。

而后此诗义,明白无所疑。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读经偶得.选二(其二)

不然诗虽存,诗义终支离。

论语首学而,其教先自治。

继之以为政,而后论所施。

孟子则不然,所重在救时。

知言与养气,姑弗遽及斯。

先载齐与梁,两君问答词。

其于本末间,似乎倒置之。

尼山与邹峄,同为万世师。

何敢妄拟议,愿为深长思。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万岁山.相传明太祖曾至此

汉皇登嵩山,山中呼万岁。

山神不解谀,未免疑真伪。

明祖登兹山,山名与之符。

不知空山里,曾效嵩呼无。

于今山色青瞢瞢,万仞巨右千盘松。

真人所到即名胜,云气非复寻常同。

呜呼,三百年,明祚毕。崇祯十七外,止有福王一。

回首燕京万寿山,可怜龙驭徒萧瑟。

岂若兹山掩薜萝,千秋万岁总嵯峨。

太平草木多佳气,莫问前朝事若何。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