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行送舒文质之京赴危大参之招

海门五月南风高,龙骧万斛如鸿毛。

蓬莱方丈渺何许,但见吞天沃日之洪涛。

龙光蜃气迷咫尺,夜看星辰朝看日。

居庸如天入海青,玉楼十二通仙灵。

仙人楼居龙衮明,二十八宿风云生。

山人曾驾辽东鹤,秋入瀛洲采灵药。

归来尘土三十年,至今梦想钧天乐。

十月北风鸿燕翔,羽人遗我云锦裳。

纷纷霪雨暗八荒,子胡不归白玉堂。

山人笑与青山别,夜鹤秋猿意悽恻。

有书伏阙救疮痍,江南小臣如蚁虱。

吾闻东海百谷王,有如宸居朝四方。

江淮道路日流血,海若率职能令海道成康庄。

吴樯楚柁千艘入,白粲红陈万仓积。

近传渤海罢干戈,复道涂山来玉帛。

我歌海上行,送子万里情。

匣中双吴钩,忽作蛟龙鸣。

安得持之献天子,一扫六合风尘清。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末明初的诗《海上行送舒文质之京赴危大参之招》是蓝仁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舒文质远行京城的深深关切和壮志豪情。诗中以五月海门的壮观景象开篇,龙船如鸿毛般轻盈,寓意友人此行虽艰难,却如仙人般无所畏惧。接下来,诗人通过蓬莱、居庸等神话般的意象,寄寓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仙界生活的向往。

诗中提到“子胡不归白玉堂”,暗示友人应尽快回到朝廷,施展才华,呼应标题中的“赴危大参之招”。诗人还以“东海百谷王”象征国家权力中心,表达对国家安宁和民生福祉的期盼。最后,诗人以“匣中双吴钩”象征自己的壮志,希望友人能为国效力,扫清天下纷扰。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送别的离愁,又有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高尚的情怀。

收录诗词(525)

蓝仁(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蓝山拙者,与弟蓝智同均为元末明初诗人。二蓝早年跟随福州名儒林泉生学《春秋》,又跟武夷山隐士杜本学《诗经》,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后人评价他们的诗风类似盛唐,兼有中晚唐诗人优点,既学唐人,又不失自己的个性。不事科举,一意为诗,“杖履遍武夷”,傲啸山林,过着闲适的田园生活。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明初内附,例徙濠梁,数月放归,自此隐于闾里

  • 籍贯:崇安将村里(今福建武夷山市星村镇)
  • 生卒年:1315-?

相关古诗词

题春雨蓝涧图

云烟惨惨春林里,风雨潇潇涧声起。

荷笠宜耕桑柘村,持竿欲钓桃花水。

吾弟俊年多读书,生怕轩冕来相拘。

布衣拟就涧边老,草坐似习山中癯。

朝廷偶说通贤路,州县临门逼人去。

秋天岭海下鹰鹯,落日川原肃狐兔。

清才直气不入时,坐守古道冲危机。

无人更扫蓝涧屋,有墓已题春雨碑。

形式: 古风

醉歌一首送刘兰室还建溪兼问苏明远椿桂

忆昔下马扣我门,惠连种豆归南村。

脱巾漉酒共一醉,秉烛题诗期再论。

人生安得长相见,世事谁知回首变。

惆怅鸰原负急难,凄凉鹤发甘贫贱。

清尊重对黄花前,更为后会知何年。

菟裘问地君思隐,蜕骨名山吾欲仙。

霞洲玉洞秋风老,更有何人拾瑶草。

因君为我问三苏,墨池霜菊年年好。

形式: 古风

酬刘兰室题墨菊扇寄惠

白团谁写秋风曲,寄我茆斋扫炎燠。

新纨皎洁一尺冰,浓墨淋漓数枝菊。

摩挲双眼老复明,兴入东篱餐落英。

苏仙笔下云雾湿,刘侯句里烟霞清。

一丘养拙南山侧,敢拟柴桑旧时宅。

清节谁怜白发翁,壮怀不倚黄金色。

故人嘉会不可忘,永日清风吹我裳。

长随怀袖送月影,更入箧笥生虹光。

形式: 古风

范伯刚为予作翠屏别墅图因赋云林茅屋歌

我昔结屋依云林,开窗正对浮云岑。

山花烂漫散春色,崖木惨淡垂秋阴。

篮舆欲往空费力,十步五步还坐息。

日斜又向茅屋归,惆怅三年登未得。

范宽生纸写作图,中堂忽见遥峰孤。

白云黄雾自舒卷,湿翠晴岚时有无。

半空石壁悬飞瀑,下有良田艺桑竹。

买牛春雨早归耕,莫遣儿孙忘乡曲。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