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自双溪入径山

竹径十馀里,遥遥青未歇。

密叶罥秋衣,晓烟如暮雪。

睇望直岭来,高陂愁步滑。

欲语随行僧,咫尺邈难接。

岭过路逾曲,盘空螺顶折。

俯仰竟无数,犹未度林㩾。

舍杖缘危枝,带断不能结。

但视厓下泉,坠魂轻一叶。

到寺始坦步,松杉古于佛。

非此辛苦行,何由与尘绝。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清晨从双溪进入径山的旅程,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沿途的自然风光和内心的感受。

首句“竹径十馀里,遥遥青未歇”开篇即点出旅程的起点,竹林小径延伸出十余里的路程,青翠的景色似乎无尽延伸,营造出一种深远而宁静的氛围。接着,“密叶罥秋衣,晓烟如暮雪”两句,通过“罥”字形象地描绘了秋叶覆盖在衣物上的情景,同时将清晨的薄雾比作暮雪,既表现了季节的更替,也渲染了早晨的朦胧美。

“睇望直岭来,高陂愁步滑”则转而描写登山的过程,远望直立的山岭,攀登时面对陡峭的山坡,心中难免生出一丝忧虑。接下来,“欲语随行僧,咫尺邈难接”表达了诗人想要与同行的僧人交谈的愿望,但距离却仿佛难以触及,暗示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或心灵的孤独。

“岭过路逾曲,盘空螺顶折”描述了山路的曲折与险峻,如同螺壳般盘旋上升,进一步强调了登山的艰难。而“俯仰竟无数,犹未度林㩾”则写出了诗人不断攀登,却似乎永远无法到达终点的无奈感。

“舍杖缘危枝,带断不能结”表现了诗人为了前进不得不放弃手中的拐杖,甚至在攀爬时连腰带都可能断裂,形象地描绘了旅途中的艰辛。最后,“但视厓下泉,坠魂轻一叶”一句,诗人仅能凝视崖下的泉水,仿佛自己的灵魂随着一片轻飘的落叶一同沉入深谷,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生命脆弱性的感慨。

“到寺始坦步,松杉古于佛”则在诗的末尾描绘了抵达寺庙后,心情得以放松,周围古老的松杉仿佛与佛祖一样古老庄严,象征着精神的归宿和内心的平静。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对旅途艰辛的体验以及对精神寄托的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收录诗词(26)

夏缁(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梦同钱彦林游鸡足山亦犹卢纶同吉中孚梦桃源也因赋五首(其一)

异境不受尘,洗屐登其巅。

果有千片云,落我藤杖前。

绝顶开三峰,背面皆婵娟。

轻崄竟悬度,蹑石时铿然。

微飙欲吹落,赖有旁枝搴。

白光布涧壑,忽埽归滇烟。

霞帆风为柁,荡漾摇银船。

掬波不敢漱,一咽金鸡泉。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梦同钱彦林游鸡足山亦犹卢纶同吉中孚梦桃源也因赋五首(其二)

古瀑如清琴,能起尊者舞。

山灵领其意,泠泠不时抚。

我行湿双履,拨草寻来处。

过岭逢高松,疑曾挂金缕。

山花拈不尽,纷纷笑岩户。

掷杖还自嗤,空窗想眉妩。

何地无寒泉,行人自尘土。

苍茫沿涧归,踏石惊吼虎。

形式: 古风

梦同钱彦林游鸡足山亦犹卢纶同吉中孚梦桃源也因赋五首(其三)

青山生白云,云满遂无山。

七十二芙蓉,俱没波涛间。

我欲往采之,涉江恒苦艰。

袅袅出门去,细缕随风删。

晴岚如神女,缥缈空中还。

草木沐新发,长松斗眉弯。

雪岭隐如屏,洱江月如环。

其馀千万峰,俛睇皆低鬟。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梦同钱彦林游鸡足山亦犹卢纶同吉中孚梦桃源也因赋五首(其四)

步步焚香灯,百里皆禅寮。

悬岩缚瘦屋,高下随山椒。

有如巢林羽,一一缀寒条。

客子脱青笠,随意挂僧瓢。

饭宿无前期,但望风幡飘。

松杉响今古,虫鸟号晨宵。

梵呗出涧壑,钟鼓过亭桥。

如何繁音会,听之增寂寥。

曹溪一夜雨,流沫复如潮。

形式: 古风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