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同钱彦林游鸡足山亦犹卢纶同吉中孚梦桃源也因赋五首(其二)

古瀑如清琴,能起尊者舞。

山灵领其意,泠泠不时抚。

我行湿双履,拨草寻来处。

过岭逢高松,疑曾挂金缕。

山花拈不尽,纷纷笑岩户。

掷杖还自嗤,空窗想眉妩。

何地无寒泉,行人自尘土。

苍茫沿涧归,踏石惊吼虎。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梦游鸡足山的奇幻经历,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和细腻的心理描写,展现了山川之美与心灵之静。

首句“古瀑如清琴”,以瀑布比作清雅的古琴,形象地描绘出瀑布潺潺流动的声音如同美妙的音乐,引人入胜。接着“能起尊者舞”一句,进一步渲染了瀑布的韵律感,仿佛能激发人们的舞蹈欲望,营造了一种和谐、愉悦的氛围。

“山灵领其意,泠泠不时抚”,将山灵拟人化,赋予其感知和抚弄瀑布的能力,表现了自然界与人的精神交流,增加了诗歌的神秘色彩。诗人行走在湿漉漉的路上,拨开草丛寻找瀑布的源头,这一细节体现了对自然的好奇与探索精神。

“过岭逢高松,疑曾挂金缕”,诗人穿越山岭,遇见高大的松树,想象着它们曾经挂着金线装饰,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过往美好事物的怀想。

“山花拈不尽,纷纷笑岩户”,山花盛开,诗人似乎无法一一欣赏,只能听到它们在岩石洞穴前的欢笑声,这不仅描绘了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与自由。

“掷杖还自嗤,空窗想眉妩”,诗人放下手中的杖,自嘲一番,想象着在空荡的窗户前凝视着美丽的女子,这一细节透露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最后,“何地无寒泉,行人自尘土”,无论何处都有清冷的泉水,而行人在尘世中奔波,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永恒追求与对世俗生活的反思。

“苍茫沿涧归,踏石惊吼虎”,诗人沿着溪流返回,踏过石头时惊起了山中的老虎,这一场景既增添了故事的紧张感,也象征着自然界的原始力量与人类活动的微妙平衡。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

收录诗词(26)

夏缁(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梦同钱彦林游鸡足山亦犹卢纶同吉中孚梦桃源也因赋五首(其三)

青山生白云,云满遂无山。

七十二芙蓉,俱没波涛间。

我欲往采之,涉江恒苦艰。

袅袅出门去,细缕随风删。

晴岚如神女,缥缈空中还。

草木沐新发,长松斗眉弯。

雪岭隐如屏,洱江月如环。

其馀千万峰,俛睇皆低鬟。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梦同钱彦林游鸡足山亦犹卢纶同吉中孚梦桃源也因赋五首(其四)

步步焚香灯,百里皆禅寮。

悬岩缚瘦屋,高下随山椒。

有如巢林羽,一一缀寒条。

客子脱青笠,随意挂僧瓢。

饭宿无前期,但望风幡飘。

松杉响今古,虫鸟号晨宵。

梵呗出涧壑,钟鼓过亭桥。

如何繁音会,听之增寂寥。

曹溪一夜雨,流沫复如潮。

形式: 古风 押[萧]韵

梦同钱彦林游鸡足山亦犹卢纶同吉中孚梦桃源也因赋五首(其五)

寻常爱长松,此地多于草。

花多不胜饭,山僧同叶扫。

石门隐化迹,异树分层绕。

滑碧青珊瑚,垂条覆瑶沼。

摘瓣娑罗开,嚼枝杨柳袅。

无忧与春浮,杂植等葵蓼。

天女时时来,飞凫如凤小。

手把曼陀华,却笑苍髯老。

形式: 古风

大小龙潭

岩形既以纡,泉势因之折。

直下千尺峰,洄漩注空穴。

白练化为环,古钵盛秋雪。

云过偶然堕,长与高空绝。

冷光扑须眉,照影终不澈。

蜿蜒谁所蓄,藕孔新丝结。

龙去潭水寒,龙来潭水热。

去来恒随风,扫此潭上叶。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