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同钱彦林游鸡足山亦犹卢纶同吉中孚梦桃源也因赋五首(其四)

步步焚香灯,百里皆禅寮。

悬岩缚瘦屋,高下随山椒。

有如巢林羽,一一缀寒条。

客子脱青笠,随意挂僧瓢。

饭宿无前期,但望风幡飘。

松杉响今古,虫鸟号晨宵。

梵呗出涧壑,钟鼓过亭桥。

如何繁音会,听之增寂寥。

曹溪一夜雨,流沫复如潮。

形式: 古风 押[萧]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梦中与友人钱彦林一同游历鸡足山的奇幻旅程。鸡足山,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佛教文化而著称,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中清幽的环境和浓郁的禅意氛围。

“步步焚香灯,百里皆禅寮。” 开篇即以“焚香”、“灯”、“禅寮”等元素,营造出一种静谧祥和的氛围,暗示了旅途中的精神追求和内心的宁静。

“悬岩缚瘦屋,高下随山椒。” 描述了山崖上依附着的简陋小屋,高低错落,与山峰相映成趣,既体现了自然的壮丽,也隐含了修行者的生活简朴。

“有如巢林羽,一一缀寒条。” 以“巢林羽”比喻修行者如同鸟儿筑巢于林间,生动地描绘了他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

“客子脱青笠,随意挂僧瓢。” 描绘了旅途中,客人们卸下沉重的行装,随意挂在僧侣的瓢上,象征着放下世俗的束缚,寻求心灵的解脱。

“饭宿无前期,但望风幡飘。” 表达了旅途中的自由与随性,不拘泥于时间与地点,只随风幡指引前行。

“松杉响今古,虫鸟号晨宵。” 通过松杉的回响和虫鸟的鸣叫,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与时间的流逝,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生命的活力。

“梵呗出涧壑,钟鼓过亭桥。” 梵呗(佛教音乐)从山谷中传出,钟鼓声穿越亭台楼阁,进一步强化了佛教文化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心灵的净化与升华。

“如何繁音会,听之增寂寥。” 这句话看似矛盾,实则表达了在繁杂的声音中,反而能更深刻地体验到内心的平静与孤独,是一种深层次的心灵体验。

“曹溪一夜雨,流沫复如潮。” 最后一句以曹溪(佛教圣地)的雨夜为背景,用“流沫复如潮”来形容雨水汇聚成潮水,象征着修行之路的漫长与艰难,同时也寓意着心灵的洗礼与成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宗教以及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

收录诗词(26)

夏缁(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梦同钱彦林游鸡足山亦犹卢纶同吉中孚梦桃源也因赋五首(其五)

寻常爱长松,此地多于草。

花多不胜饭,山僧同叶扫。

石门隐化迹,异树分层绕。

滑碧青珊瑚,垂条覆瑶沼。

摘瓣娑罗开,嚼枝杨柳袅。

无忧与春浮,杂植等葵蓼。

天女时时来,飞凫如凤小。

手把曼陀华,却笑苍髯老。

形式: 古风

大小龙潭

岩形既以纡,泉势因之折。

直下千尺峰,洄漩注空穴。

白练化为环,古钵盛秋雪。

云过偶然堕,长与高空绝。

冷光扑须眉,照影终不澈。

蜿蜒谁所蓄,藕孔新丝结。

龙去潭水寒,龙来潭水热。

去来恒随风,扫此潭上叶。

形式: 古风

雨宿钓台下

翻喜晴行少,幽回历胜多。

褰裳云渡筏,泼墨岭浮波。

树没惊沙坐,帆迟扪壁过。

羊裘不奈雨,决意买渔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盘江涡过铁桥游大愿寺

解辔似停桡,孤寻写泬㵳。

铃声遥引杖,沙路亦乘橇。

江束惊蛇网,山奔渴骥骄。

龙归金粟寺,虬锁铁绳桥。

门壁行鼯鼠,逢僧话獦獠。

佛身镂石骨,禅屋寄藤腰。

草果时充茗,蛮花亦间蕉。

眉攒峰乱簇,缯裂瀑斜飘。

待住颠愁秃,将行踵欲焦。

徘徊且留饭,为我满椰瓢。

形式: 排律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