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相思

劈竹两分张,情知无合理。

织作双纹簟,依然泪花紫。

泪花虽复合,疑岫几千里。

欲识舜娥悲,无穷似湘水。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翻译

用力劈开竹子分成两半,心中明白这没有道理。
编织出双色花纹的竹席,上面仍留有紫色泪痕。
泪痕虽然已经干涸,但心中的疑惑如同远隔千里的山峦。
想要理解舜娥的悲伤,那情感就像湘水般无尽深长。

注释

劈:用力分开。
竹:竹子。
两分张:分成两半。
情知:心里明白。
织作:编织。
双纹簟:双色花纹的竹席。
依然:仍然。
泪花紫:紫色的泪痕。
虽:虽然。
复合:干涸。
疑岫:心中的疑惑像山峦。
几千里:远隔千里的。
欲识:想要理解。
舜娥:古代神话中的仙女。
悲:悲伤。
无穷:无尽。
似湘水:像湘江水一样。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古相思》,以劈竹为喻,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情。首句“劈竹两分张”形象地描绘了分离的痛苦,如同竹子被生生割裂,暗示着情感上的断裂。接下来,“情知无合理”表达了对无法改变现实的无奈和理智的认识。

“织作双纹簟”进一步将思念具象化,将两人的感情编织成一张竹席,即使紧密交织,却仍留有空隙,象征着两人之间的距离和遗憾。“依然泪花紫”则通过泪水的色彩,渲染出哀伤的情绪,泪水虽有重逢之意,但又如紫色的泪花,显得深沉而持久。

“泪花虽复合,疑岫几千里”运用了夸张手法,泪花虽然看似重聚,但心中的疑惑和思念却如同远隔千里的山峦,难以触及。最后两句“欲识舜娥悲,无穷似湘水”,借用中国古代神话中舜娥的悲剧以及湘水的哀愁典故,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内心无尽的悲伤,将相思之情比作湘水般滔滔不绝,绵延不断。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相思之苦,通过象征和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远方爱人的深深思念和无尽的哀愁。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古意

林中即鹿人,常为虎所即。

虎岂援鹿者,亦各求其食。

趋利不顾害,祸患安可息。

古来遁世士,轻彼用智力。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古意

月缺不改光,剑折不改刚。

月缺魄易满,剑折铸复良。

势利压山岳,难屈志士肠。

男儿自有守,可杀不可苟。

形式: 古风

史氏南轩

庭中碧石盎,上结三重山。

飞光入酒杯,舞翠生髻鬟。

竹林眠黄獐,莎径欠白鹇。

主人无倦情,窗户不须关。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史尉还乌程

与君去年别,君来竟悲喜。

乘马夜访君,备陈昔行李。

五月辞吴中,六月渡扬子。

七月行丧妻,是月子又死。

买棺无橐金,助贷赖知己。

娇儿昼夜啼,幼女饮食止。

行路况炎蒸,悲哀满心耳。

青铜不忍照,憔悴邻于鬼。

八月至都下,少长疾未已。

一婢复嗑然,老媪几不起。

君门日预朝,仆乘贫可耻。

十月补王畿,受代隔岁纪。

闭门陋巷中,闷默阅书史。

初闻君至之,如见湖山美。

今闻君复还,为我谢云水。

故交傥相问,怀抱今如此。

岂乏南飞雁,岂无东下鲤。

自同嵇康懒,作书愁把纸。

形式: 古风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