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

林中即鹿人,常为虎所即。

虎岂援鹿者,亦各求其食。

趋利不顾害,祸患安可息。

古来遁世士,轻彼用智力。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翻译

在森林中的人如同猎鹿者,常常被虎追赶。
老虎何尝是为了帮助鹿,它们也只是寻找自己的食物。
人们追逐利益而不顾危险,灾难怎能停止?
自古以来,那些逃避尘世的人,看轻了智谋和力量的作用。

注释

即鹿人:比喻逃避现实或被追捕的人。
虎所即:被虎追赶,象征困境或威胁。
援鹿者:帮助鹿的人,这里比喻无恶意的行为。
求其食:寻找自己的生存资源。
趋利不顾害:追求利益而不考虑可能带来的风险。
祸患安可息:灾难怎么可能停止。
遁世士:逃避世俗生活的人。
轻彼用智力:看轻智谋和力量的作用。

鉴赏

这首诗名为《古意》,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作品。诗中通过描绘林中鹿与虎之间的关系,寓言性地揭示了人性中的贪婪和自私。鹿代表那些追求利益的人,而虎象征着威胁和危险。诗人指出,人们在追逐私利时往往不顾及可能带来的危害,这使得祸患难以平息。他进一步借古人的遁世之志,表达了对单纯依靠智谋和权术解决问题的轻视。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寓言的形式,传达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对道德价值的反思。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古意

月缺不改光,剑折不改刚。

月缺魄易满,剑折铸复良。

势利压山岳,难屈志士肠。

男儿自有守,可杀不可苟。

形式: 古风

史氏南轩

庭中碧石盎,上结三重山。

飞光入酒杯,舞翠生髻鬟。

竹林眠黄獐,莎径欠白鹇。

主人无倦情,窗户不须关。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史尉还乌程

与君去年别,君来竟悲喜。

乘马夜访君,备陈昔行李。

五月辞吴中,六月渡扬子。

七月行丧妻,是月子又死。

买棺无橐金,助贷赖知己。

娇儿昼夜啼,幼女饮食止。

行路况炎蒸,悲哀满心耳。

青铜不忍照,憔悴邻于鬼。

八月至都下,少长疾未已。

一婢复嗑然,老媪几不起。

君门日预朝,仆乘贫可耻。

十月补王畿,受代隔岁纪。

闭门陋巷中,闷默阅书史。

初闻君至之,如见湖山美。

今闻君复还,为我谢云水。

故交傥相问,怀抱今如此。

岂乏南飞雁,岂无东下鲤。

自同嵇康懒,作书愁把纸。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四月二十七日与王正仲饮

我来自楚君自吴,相遇汎波衔舳舻。

时时举酒共笑乐,莫问罂盎有与无。

醉忆曩同吾永叔,倒冠落佩来西都。

是时豪快不顾俗,留守赠榼少尹俱。

高吟持去拥鼻学,雅阕付唱纤腰姝。

山东腐儒漫侧目,洛下才子争归趋。

自兹离散二十载,不复更有一日娱。

如今旧友已无几,岁晚得子欣为徒。

形式: 古风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