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伯堰下王君玉饯王仲仪赴渭州经略席上命赋

未破河西寇,朝廷尚有忧。

淮南命儒帅,塞上足封侯。

莫擐黄金甲,须存百胜谋。

昔尝经黠虏,今去正防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敌人还未被击败在河西地区,朝廷仍然心存忧虑。
在淮南地区任命文职将领,边塞之上也能建立功勋封侯。
不要只依赖华丽的黄金甲,必须有百战百胜的智谋。
过去曾与狡猾的敌人交战,现在离开是为了防备秋季可能的攻势。

注释

河西寇:指侵扰河西地区的敌军。
朝廷:中央政府。
忧:忧虑,担忧。
淮南:古代中国的一个区域,这里指南方地区。
儒帅:文职将领,指非武将出身但有学问的人领导军队。
塞上:边塞地区。
封侯:古代封赏有功之臣,成为侯爵。
擐:穿戴。
黄金甲:象征荣耀和防护的华丽铠甲。
百胜谋:百战百胜的策略或计划。
黠虏:狡猾的敌人。
防秋:古代秋季是农闲时节,军队常在此时加强戒备以防敌人入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所作,题为《邵伯堰下王君玉饯王仲仪赴渭州经略席上命赋》。诗中表达了对边关战事的关注和对将领的期许。首句“未破河西寇”揭示了当前战局尚未完全平定,朝廷仍有忧虑。接着,“淮南命儒帅”暗示朝廷派遣文官担任军事统帅,显示出对策略和智谋的重视。“塞上足封侯”则寄寓了对王仲仪出征能建功立业、封侯晋爵的祝愿。

诗人提醒王仲仪“莫擐黄金甲”,意在告诫他战争并非仅凭武力,更需深思熟虑,谨慎行动。“须存百胜谋”强调了智谋在战争中的重要性。最后两句“昔尝经黠虏,今去正防秋”回忆了过去的战斗经历,点明此时正是秋季防备敌人的关键时期。

整体来看,这首诗既有对边关形势的忧虑,又有对将领才能的赞赏,体现了作者对国家安危的关切和对军事策略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闰正月二日夜张氏纳妇

婚姻贵及时,周有摽梅诗。

雪后花争发,人归室且宜。

坐中传漏鼓,户外转星旗。

环佩遥闻出,当脩庙见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闲居

读易忘饥倦,东窗尽日开。

庭花昏自敛,野蝶昼还来。

谩数过篱笋,遥窥隔叶梅。

唯愁车马入,门外起尘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陆子履见过

刘郎谪去十年归,长乐钟声下太微。

屈指故人无曩日,平明骑马扣吾扉。

论情论旧弹冠少,多病多愁饮酒稀。

犹喜醉翁时一见,攀炎附热莫相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一世为巢拙,长年与鹊争。

欲知云脚雨,先向屋头鸣。

颈上玉花碎,臆前檀粉轻。

何时将刻杖,扶助老夫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