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夜色何苍苍,月明久未上。
不上倚城台,无奈东南嶂。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夜晚静谧的画面。"夜色何苍苍",诗人以深沉的夜色渲染出一种寂静而神秘的氛围,"月明久未上"则暗示月亮迟迟未露面,可能被远处的山峰所遮挡。"不上倚城台",诗人站在城台上眺望,期待着月亮的出现,但月亮似乎被东南方向的山嶂所阻拦,无法升上天空。"无奈东南嶂"流露出诗人的些许遗憾和无可奈何之情。
整首诗通过写景抒情,展现了诗人对月色的期待和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同时也寓含了对人事难测、世事多变的感慨。苏辙的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宋诗的婉约之美。
不详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离披寒露下,萧索微风触。
摧折有馀青,从横未须束。
觞流无定处,客醉醒还酌。
毋令仲御歌,空使人惊愕。
林高日气薄,竹色净如水。
寂历断人声,时有鸣禽起。
山川蟠踞偶成形,威凤低回久未行。
更种梧桐真可致,高飞性似伯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