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说乌衣国,低连海上村。

春来避霜雪,秋去长儿孙。

华屋语如诉,故巢多不存。

双飞恼幽独,红袖有啼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听说有个名叫乌衣国的地方,紧邻着海边的小村庄。
那里的人们春天来躲避霜雪,秋天又让子孙繁衍生息。
华丽的房屋里回荡着忧伤的话语,旧时的鸟巢大多已不再存在。
两只鸟儿相依相伴,却因孤独而烦恼,红袖女子的泪痕清晰可见。

注释

乌衣国:传说中的隐秘国度或贵族聚居地。
海上村:靠近海边的小村落。
避霜雪:逃避严寒的气候。
华屋:豪华的房屋。
故巢:指过去的鸟巢,比喻故居或旧地。
双飞:形容鸟儿成对飞翔。
幽独:孤独、寂寞。
红袖:古代女子的衣袖,借指女子。
啼痕:哭泣留下的痕迹。

鉴赏

这首诗名为《燕》,作者是宋代诗人戴复古。诗中通过对乌衣国的描绘,展现出一种沧桑变迁和物是人非的感慨。"低连海上村"形象地描绘了乌衣国与海相连的偏远景象,暗示着历史的久远。"春来避霜雪,秋去长儿孙"写燕子在四季更替中繁衍生息,寓意着生命的延续。

"华屋语如诉,故巢多不存"则表达了对昔日繁华的怀念,燕子故居的破败,象征着世事无常。最后两句"双飞恼幽独,红袖有啼痕"通过燕子的双飞孤独,映射出人的情感世界,尤其是女性的哀愁,以燕子的眼泪寓言人间的离别之痛。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燕子为载体,寄寓了诗人对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深沉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惋惜之情。

收录诗词(989)

戴复古(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号石屏、石屏樵隐,南宋著名江湖诗派诗人。曾从陆游学诗,作品受晚唐诗风影响,兼具江西诗派风格。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现实意义。晚年总结诗歌创作经验,以诗体写成《论诗十绝》。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归家隐居,卒年八十余。著有《石屏诗集》、《石屏词》、《石屏新语》

  • 字:式之
  • 籍贯: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台州)
  • 生卒年:1167年-约1248年

相关古诗词

衡山何道士有诗声杨伯子监丞盛称之以杨所取之诗求跋其后

道人幽吟岩壑底,伴晓猿啼秋鹤唳。

自陶情性乐天真,一心不作求名计。

一朝邂逅杨东山,诗声扬扬满世间。

东山才与诚斋敌,手腕中有万斛力。

为君翻九渊,探君骊龙珠。

为君擘沧海,钩上珊瑚枝。

丰城地下掘起龙泉太阿双宝剑,南山雾里窥见隐豹文章皮。

是宝欲藏藏不得,总被东山手拈出。

道人从此诗价高,石廪祝融争崒嵂。

君不见弥明石鼎联句诗,千载托名韩退之。

形式: 古风

赠万杉老秀痴翁二首(其二)

读儒书五千卷,通禅门八万条。

宴坐万杉林下,四旁风雨萧萧。

形式: 六言诗 押[萧]韵

赠万杉老秀痴翁二首(其一)

识得庆云和尚,不痴自号痴翁。

此老端如五老,高出庐阜诸峰。

形式: 六言诗

大江西上曲/念奴娇.寄李宝夫提刑,时郊后两相皆乞归

大江西上,郁孤台八境,人间图画。

地涌千峰摇翠浪,两派玉虹如泻。

弹压江山,品题风月,四海今王谢。

风流人物,如公一世雄也。

一片忧国丹心,弹丝吹笛,未必能陶写。

西北风尘方澒洞,宰相闲归绿野。

月斧争鸣,风斤运巧,不用修亭榭。

紫枢黄阁,要公整顿天下。

形式: 词牌: 念奴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