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呈章秀才

自古悲摇落,谁人奈此何。

夜蛬偏傍枕,寒鸟数移柯。

向老三年谪,当秋百感多。

家贫惟好月,空愧子猷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自古以来,人们就对落叶感到悲伤,又有谁能改变这种无奈呢。
夜晚的蝉鸣特别靠近枕头,寒冷的鸟儿频繁地更换栖息的树枝。
近来年老,我被贬谪已有三年,秋天来临,心中感触万千。
家中贫困,只有美好的月亮能带来些许安慰,我深感惭愧,无法像王子猷那样风雅来访。

注释

自古:自古以来。
悲:感到悲伤。
摇落:落叶。
夜蛬:夜晚的蝉。
傍枕:靠近枕头。
寒鸟:寒冷的鸟。
移柯:更换树枝。
向老:近来年老。
三年谪:被贬谪三年。
当秋:秋天来临。
百感:各种感触。
家贫:家中贫困。
惟好月:只有美好的月亮。
空愧:深感惭愧。
子猷过:王子猷来访(王子猷是晋代名士,以风雅著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明月之下的感慨与自嘲。"自古悲摇落,谁人奈此何"表达了一种对世事无常和个人命运的无力感。"夜蛬偏傍枕,寒鸟数移柯"则通过微小生命的活动,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不安。

"向老三年谪,当秋百感多"中,“谪”字表明诗人可能遭受了贬官或流放之苦,而“当秋”一词常与哀愁、离别联系,"百感"则是对这种情感的浓烈描述。

最后两句"家贫惟好月,空愧子猷过"中,诗人在承认家庭贫困的情况下,只能欣赏那清冷的明月来慰藉自己。同时,对于子孙满堂的理想(“子猷”意指子孙满堂)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诗人感到无比的羞愧和自责。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以及在逆境中所产生的深沉感慨。

收录诗词(486)

刘长卿(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 字:文房
  • 籍贯: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709—789

相关古诗词

见故人李均所借古镜恨其未获归府斯人已亡怆然有作

故人留镜无归处,今日怀君试暂窥。

岁久岂堪尘自入,夜长应待月相随。

空怜琼树曾临匣,犹见菱花独映池。

所恨平生还不早,如今始挂陇头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见秦系离婚后出山居作

岂知偕老重,垂老绝良姻。

郗氏诚难负,朱家自愧贫。

绽衣留欲故,织锦罢经春。

何况蘼芜绿,空山不见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长门怨

何事长门闭,珠帘只自垂。

月移深殿早,春向后宫迟。

蕙草生闲地,梨花发旧枝。

芳菲自恩幸,看著被风吹。

形式: 乐府曲辞 押[支]韵

长沙过贾谊宅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