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军龙南小憩玉石岩双洞绝奇徘徊不忍去因寓以阳明别洞之号兼留此作三首(其三)

阳明山人旧有居,此地阳明景不如。

但在乾坤俱逆旅,曾留信宿即吾庐。

行窝已许人先号,别洞何妨我借书。

他日巾车还旧隐,应怀兹土复乡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哲学家、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所作,题为《回军龙南小憩玉石岩双洞绝奇徘徊不忍去因寓以阳明别洞之号兼留此作三首(其三)》。诗中,王守仁以阳明山人的身份自比,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留恋之情。

首句“阳明山人旧有居”,点明了诗人与阳明山的渊源,暗示了自己与阳明山的深厚情感。接着,“此地阳明景不如”一句,对比强调了眼前景色的非凡之处,超越了阳明山的风光,体现了诗人对眼前景致的赞叹。

“但在乾坤俱逆旅,曾留信宿即吾庐”两句,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将人生比作旅途,将居住之所比作临时的居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短暂停留与欣赏,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行窝已许人先号,别洞何妨我借书”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通过“行窝”和“别洞”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喜爱与尊重,以及在自然中寻求精神寄托的愿望。

最后,“他日巾车还旧隐,应怀兹土复乡闾”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回归自然生活的期待与向往,以及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预示着诗人将再次回到这里,与自然融为一体,寻找心灵的归宿。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王守仁作为心学大师的哲学思考与生活态度,同时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对精神家园的追求。

收录诗词(564)

王守仁(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幼名云,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 字:伯安
  • 号:阳明
  • 生卒年: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

相关古诗词

再至阳明别洞和邢太守韵二首(其一)

春山随处款归程,古洞幽虚道意生。

涧壑风泉时远近,石门萝月自分明。

林僧住久炊遗火,野老忘机罢席争。

习静未缘成久坐,却惭尘土逐虚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再至阳明别洞和邢太守韵二首(其二)

山水平生是课程,一淹尘土遂心生。

耦耕亦欲随沮溺,七纵何缘得孔明?

吾道羊肠须蠖屈,浮名蜗角任龙争。

好山当面驰车过,莫漫寻山说避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夜坐偶怀故山

独夜残灯梦未成,萧萧总是故园声。

草深石径鼪鼯笑,雪静空山猿鹤惊。

漫有缄书怀旧侣,常牵缨冕负初清。

云溪漠漠春风转,紫菌黄花又自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怀归二首(其一)

深惭经济学封侯,都付浮云自去留。

往事每因心有得,身閒方喜世无求。

狼烟幸息昆阳患,蠡测空怀杞国忧。

一笑海天空阔处,从知吾道在沧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