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乐天诗戏效其体

杖屦南坡路不赊,就中景物四时佳。

春林竞秀烘迟日,雪岫初晴眩晓霞。

炎夏清风横一榻,澄秋明月满千家。

人生适意须行乐,况是樽前鬓未华。

形式: 七言律诗

翻译

拄杖漫步在南坡的小路上,景色四季都美好。
春天的树林竞相展示生机,晚日照亮了雪山,晨霞令人眼花缭乱。
炎热的夏天,凉风吹过,如同一张榻席,秋天的明月照亮了千家万户。
人生在世,能享受快乐的时候就要及时行乐,更何况酒杯前我尚未老去。

注释

杖屦:拄杖和鞋子,代指步行。
南坡:地势向南的山坡。
景物:周围的自然景象。
四时:四季。
春林:春天的树林。
烘迟日:映照着夕阳。
雪岫:积雪的山峰。
眩晓霞:早晨的霞光耀眼。
炎夏:酷暑的夏天。
清风:凉风。
澄秋:清澈的秋天。
明月:明亮的月亮。
人生适意:人生如意, 心情愉快。
行乐:享受快乐。
樽前:酒杯前。
鬓未华:头发还未斑白,指年纪尚轻。

鉴赏

这首宋诗《读乐天诗戏效其体》是宋代诗人虞俦的作品,他以白居易(乐天)的诗歌风格为灵感,描绘了四季变换中的南坡景色和人生的乐趣。首句“杖屦南坡路不赊”形象地写出诗人漫步南坡的情境,步伐轻快,道路似乎并不遥远。接下来的“就中景物四时佳”强调了南坡景色一年四季都美不胜收。

“春林竞秀烘迟日,雪岫初晴眩晓霞”两句通过春天的生机盎然和夏日雨后初晴的绚丽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活力与色彩。夏日“炎夏清风横一榻”,清凉的微风拂过,带来片刻的宁静;秋天则是“澄秋明月满千家”,明亮的月光洒满千家万户,营造出宁静祥和的氛围。

结尾“人生适意须行乐,况是樽前鬓未华”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认为在美好的时光里应当及时行乐,尤其是当自己还未老去,鬓发尚且乌黑的时候。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优美,充满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欣赏。

收录诗词(868)

虞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偶食鸡头有怀万元亨沈德远林子长横塘三主人(其一)

秋风一熟平湖芡,满市明珠如土贱。

昔也兼名鸿雁头,今兹始识胡孙面。

应须我辈剩著语,会有后人来作传。

横塘地主总好事,凌波不过空山咽。

形式: 古风 押[霰]韵

偶食鸡头有怀万元亨沈德远林子长横塘三主人(其二)

年丰岂特菱莲芡,米价新来如许贱。

不孤后稷由已思,谁作颜回忍饥面。

清朝已拜富民侯,太史莫书循吏传。

我今何事不归田,豆饭芋魁甘得咽。

形式: 古风 押[霰]韵

喜雨呈太守

精祷能令天意回,猖狂旱魃敢为灾。

龙眠熟处雷呼觉,蚁战酣时雨趁来。

耕父荷锄歌召杜,腐儒秉笔愧邹枚。

太平知有三登象,从此官租不费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喜晴(其二)

洞中龙亦詟先声,韬敛云阴放日明。

久雨也知田父苦,十分端为使君晴。

但令渤海捐刀剑,不用天河洗甲兵。

昨夜铃斋诗欲就,鬼神闻已泣蒲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