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隐居何事可谋生,尧舜难周畎亩情。
若得一犁膏雨足,石田茅屋起歌声。
这首诗是宋代文人蔡襄的《稼村诗帖(其一)》。诗中,诗人以隐居生活为背景,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理想。首句“隐居何事可谋生”揭示了隐士在不仕途中如何维持生计的思考,暗示了隐居并非易事,需要谋生之策。接着,“尧舜难周畎亩情”借用古代贤君尧舜的典故,表示即使是圣明如他们,也无法完全理解农夫耕作的艰辛和情感,表达了对农耕生活的深深同情和理解。
后两句“若得一犁膏雨足,石田茅屋起歌声”则是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想象,设想如果能有充足的雨水滋润贫瘠的石田,那么即使是最简陋的茅屋也能传出农夫们的欢歌笑语。这里,诗人寄托了对丰收、和谐与满足的期盼,以及对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隐居者的生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朴素农耕生活的敬仰和对理想生活的憧憬,体现了他的人文关怀和对自然的敬畏。
不详
汉族。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家。任泉州知府时,主持建造了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泉州洛阳桥;任福建路转运使时,倡植福州至漳州700里驿道松;在建州时,主持制作武夷茶精品“小龙团”,所著《茶录》总结了古代制茶、品茶的经验。所著《荔枝谱》被称赞为“世界上第一部果树分类学著作”。工书法,诗文清妙,其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为“宋四家”之一。有《蔡忠惠公全集》
布谷声中雨满篱,催耕不独野人知。
荷锄莫道春耘早,正是披蓑叱犊时。
破的心仍在,争豪力不堪。
开弓初觉颤,盈贯未离贪。
衰病先期老,中年岂分甘。
唯应樽酒在,万事一醺酣。
霜云明净海山隈,一岁登临始此回。
堂上寿觞淋浪满,栏边佳菊似疑开。
故乡情味人人好,今日荣恩节节来。
正是秋风洗烦暑,力将衰飒上高台。
几家园馆见千枝,白发虽多意不衰。
香泽最深风静处,醉红须在月明时。
已知佳节无馀日,更向残芳卷一卮。
拟放春归还自语,来年老信莫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