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西谷(其一)

苍苍惟一色,不辨云树峰。

浩浩惟一声,不辨风泉松。

入谷几千曲,穿云将万重。

时时乱石间,洄潭卷天容。

寻源不得源,讵惜劳双筇。

山荒人迹绝,猿鸟俱鸿蒙。

谁知万壑响,出自微泉淙。

万泉之上游,关键万峰中。

出入石府藏,讵非龙所宫。

空翠风不卷,气与诸天通。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华山西谷的壮丽景色和神秘氛围。首句"苍苍惟一色",展现出山谷中苍茫的绿色,连绵起伏的山峦与云雾融为一体,难以分辨。"浩浩惟一声"则强调了山谷的宁静,只有风声和泉流的轻响,增添了空灵之感。

诗人通过"入谷几千曲,穿云将万重",描绘了谷中的曲折蜿蜒和高耸入云的山势。"时时乱石间,洄潭卷天容",写出了山石间的奇特景观,潭水仿佛能卷起天空的倒影,令人惊叹。

"寻源不得源,讵惜劳双筇"表达了诗人探索源头的决心,即使路途艰难,也不以为苦。接下来的诗句"山荒人迹绝,猿鸟俱鸿蒙",揭示了山谷的荒芜与原始,只有猿鸟在此自由生活。

"谁知万壑响,出自微泉淙"揭示了山谷声音的来源,即使是微小的泉水也能发出洪大的回响。"万泉之上游,关键万峰中"暗示了水源的关键位置,隐藏在众多山峰之间。

最后,"出入石府藏,讵非龙所宫"以神话色彩描述了山谷的神秘,仿佛是龙的居所。"空翠风不卷,气与诸天通"则描绘了山谷中空气的清新和与天地的交融。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华山西谷的自然之美,同时也融入了诗人对未知的探索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收录诗词(35)

魏源(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名远达,又字墨生、汉士,汉族,道光二年举人,二十五年始成进士,官高邮知州,晚年弃官归隐,潜心佛学,法名承贯。认为论学应以“经世致用”为宗旨,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总结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

  • 字:默深
  • 号:良图
  • 籍贯:湖南邵阳隆回
  • 生卒年:1794~1857年

相关古诗词

华山西谷(其二)

溪山各无言,万去所酣醉。

水石各无心,万松为映渍。

松云几万重,浸得衣浑翠。

身似鱼游空,何待生羽翼。

仰视峡中天,古井澜不沸。

咳唾不敢轻,谷响殷潮势。

步步皆岳魂,息息通仙忾。

莹然一寸心,苍苍照天地。

诗难状碧空,梦亦浮元气。

何人苍龙岭,俯瞷思飘坠。

请谢世网尘,和枕秋云睡。

仙犬守云扃,毋许渔樵至。

形式: 古风

岱谷西溪

山大水声小,水与山不敌。

谁知砉砉响,能静岩岩魄。

岱宗石不裂,裂即万寻壁。

山泉云际青,飞下勇无择。

涧水奔赴会,供此双龙吸。

嵯峨萧瑟间,声光百寒碧。

仰视苍苍天,坼入巉巉石。

倾崖宿苍阴,倒影地不及。

不辨峡西东,但随溪转侧。

到此顿忘归,今古空明积。

昔贤此考槃,觞咏谭王伯。

至今濯缨亭,气与岱宗赫。

山禽不敢啼,草树若屏息。

悄然万虑澄,何独红尘隔。

形式: 古风

岱谷灵崖

北山恒若渴,得水已足豪。

何况天城墉,四壁围周遭。

万木千水石,相合成空涛。

置身万绿中,眉入松间毛。

回顾木杪平,始觉所历高。

离宫负苍翠,梵宇横山椒。

当年法雨地,诸天殷海潮。

逃喧入寥寂,未觉流泉嚣。

僧愧隐居逸,悯我征途劳。

极目云天间,陶然咏唐尧。

形式: 古风

太室东溪卢岩涧

度梁访天门,忽讶山无底。

穿出碧玲珑,渐深青壁垒。

人影没数重,倒在波涛里。

白云不在天,明月不在水。

落此乱石坳,钟声催不起。

但闻涛隐沦,不测泉终始。

崖高水深深,天寒日色死。

请君雨后来,一赠钧天耳。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