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咏三首(其三)

商阳杀三人,每辄不忍视。

亦云食君食,报礼当如此。

波澜吹九州,金石安得止。

永怀南山阿,慷慨中夜起。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翻译

在商阳这个地方,他曾杀了三个人,每次他都难以忍受亲眼目睹。
他也认为这是为君主效力,回报的礼节就应当如此。
他的影响力如波涛汹涌,席卷整个九州大地,连坚硬的金石也无法阻挡。
他永远怀念南山的宁静,深夜里情绪激昂地起身行动。

注释

商阳:地名,可能指代某特定地点。
辄:总是,每次都。
不忍视:无法忍受看到。
食君食:为君主效力。
报礼:回报的礼节。
波澜:比喻影响力或情绪的波动。
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州,这里泛指全国。
金石:比喻坚固的事物。
南山阿:南山,可能是诗人故乡或象征之地,阿,山腰。
慷慨:情绪激昂,充满热情。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深沉思虑和悲凉情感的诗句,出自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之手。诗中“商阳杀三人,每辄不忍视”表现了作者对于生死场面的厌恶与痛惜,透露出其内心的仁慈和对生命尊重的态度。“亦云食君食,报礼当如此”则是对古代圣人之言的引用,表达了一种以德报德、以礼待人的理念。接着“波澜吹九州,金石安得止”描绘了天下动荡、波澜四起的景象,以及作者对于停息这些混乱局面的无奈与渴望。

最后两句“永怀南山阿,慷慨中夜起”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自然景物的向往,以及在深夜里因思绪万千而辗转反侧、无法成眠的情形。这里的“南山”有可能是诗人心中的理想之地,代表了一种精神的寄托和逃避现实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比鲜明的手法,将作者内心的矛盾与痛苦,以及对于外界混乱的无力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这也反映了王安石作为一位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政治理想的人物,他在面对现实挑战时所表现出的深刻思考和复杂情感。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杂咏三首(其二)

先生善鼓瑟,齐国好吹竽。

操竽入齐人,雅郑亦复殊。

岂不得禄赐,归卧自欷歔。

寥寥朱丝弦,老矣谁与娱。

形式: 古风

杂咏三首(其一)

怀王自堕马,贾傅至死悲。

古人事一职,岂敢苟然为。

哭死非为生,吾心良不欺。

滔滔声利间,绛灌亦何知。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次御河寄城北会上诸友

客路花时祇搅心,行逢御水半晴阴。

背城野色云边尽,隔屋春声树外深。

香草已堪回步履,午风聊复散衣襟。

忆君载酒相追处,红萼青跗定满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次韵公辟正议书公戏语申之以祝助发一笑

故人辞禄未忘情,语我犹能作捍城。

身不自遭如贡薛,儿应堪教比韦平。

老罴岂得长高卧,雏凤仍闻已閒生。

把盏祝公公莫拒,缁衣心为好贤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