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刘相公三湘图

昔别醉衡霍,迩来忆南州。

今朝平津邸,兼得潇湘游。

稍辨郢门树,依然芳杜洲。

微明三巴峡,咫尺万里流。

飞鸟不知倦,远帆生暮愁。

涔阳指天末,北渚空悠悠。

枕上见渔父,坐中常狎鸥。

谁言魏阙下,自有东山幽。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翻译

昔日离别于衡山霍山间,近来常常怀念南方的南州。
今日我来到平津官邸,还能享受到潇湘的游历。
勉强能分辨出郢门的树木,郢都的芳杜洲依旧如故。
微弱的晨光中,三巴峡的景象虽近,却仿佛有万里之遥。
飞翔的鸟儿不知疲倦,远处的船帆却因傍晚而生出忧愁。
涔阳之地直指天边尽头,北岸的水洲空荡荡的。
梦中常见到渔夫,日常与鸥鸟相伴无猜。
谁说身处朝廷之下,就不能有东山隐居的幽静生活呢?

注释

昔别:昔日的离别。
衡霍:衡山和霍山。
迩来:近来。
南州:南方的州郡。
平津邸:平津官邸。
潇湘:泛指江南地区。
郢门:古代楚国的都城,这里代指郢都。
芳杜洲:指有花草的水洲。
三巴峡:古代地名,泛指长江三峡。
魏阙:古代宫门前高大的建筑,象征朝廷。
东山:东晋谢安隐居的地方,象征隐居生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故土的深情怀念和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开篇“昔别醉衡霍,迩来忆南州”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离别时的情形以及现在对南方故土的怀念之情。“今朝平津邸,兼得潇湘游”则展现了诗人当前所处之地与能够游览潇湘之美丽风光。

“稍辨郢门树,依然芳杜洲”中的“郢门树”和“芳杜洲”都是景色名胜,表明这些地方的自然风光依旧美丽如昔。接着,“微明三巴峡,咫尺万里流”则描绘了三巴峡雄伟壮观以及流水穿行千里的壮阔画面。

“飞鸟不知倦,远帆生暮愁”中的“飞鸟不知倦”表现了自然界中生物的活力,而“远帆生暮愁”则透露出诗人内心对遥远旅途的忧虑和哀愁。紧接着,“涔阳指天末,北渚空悠悠”中的“涔阳”指的是长江中游鱼戏波之地,“北渚”则是古时的一处渡口,两者都形象地描绘出水流的壮丽与自然界的辽阔。

最后,“枕上见渔父,坐中常狎鸥。谁言魏阙下,自有东山幽”则是诗人在旅途中的生活场景,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深刻体会。“魏阙”指的是古代著名的仙境,而“东山幽”则暗示诗人心中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层次分明、意境交织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的豪放情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收录诗词(74)

郎士元(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天宝十五载(756)登进士第。安史之乱中,避难江南。宝应元年(762)补渭南尉,历任拾遗、补阙、校书等职,官至郢州刺史。与钱起齐名,世称"钱郎"。他们诗名甚盛,当时有"前有沈宋,后有钱郎"(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之说

  • 字:君胄,唐代诗人,中山(今河北定县)人
  • 生卒年:生卒年不详,一说727年—780年?

相关古诗词

寄李袁州桑落酒

色比琼浆犹嫩,香同甘露仍春。

十千提携一斗,远送潇湘故人。

形式: 六言诗 押[真]韵

句(其一)

江山几路分。

形式:

句(其二)

上潮吞海日。

形式: 押[质]韵

句(其三)

寂寞舟中谁供问。

形式: 押[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