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感十首(其四)

杨子幽居五世传,幸留残石伴遗编。

院藏弥勒依金好,楼望童初想玉贤。

底事会心常独笑,未能排闷且高眠。

吟轩何以酬枯臆,禁得庐峰一匹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于鉴之的《杂感十首(其四)》描绘了一幅杨姓家族五代传承的隐居画面,杨子的幽居生活简朴而宁静,仅留存着一些残石和遗书相伴。诗人赞赏院中供奉的弥勒佛像,暗示了主人的信仰与内心的平和;“楼望童初想玉贤”则借儿童的视角,寓言般地表达了对高尚品德的向往。

诗中主人公深感孤独,却能自我解嘲,常常独自微笑,以排遣心中的郁结。他选择通过高眠来暂时忘却烦忧,体现出一种超脱的生活态度。最后,诗人感慨吟诵诗文无法完全舒缓内心的干涸,只能期待如庐山清泉般的灵感涌现,为这枯涩的心灵带来滋润。

整首诗以简洁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对精神追求的寄托。

收录诗词(16)

于鉴之(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杂感十首(其五)

抱影空庐日月荒,莓苔无事岁青黄。

精心自比和香序,雅好谁同服食方。

拓落讵能辞尚白,纵横那复著聊苍。

倦怀秋气寻常有,春叶还惊半石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杂感十首(其六)

嫩晴花气减衣天,静夜燔香月照烟。

琴在暗床闻鼠过,石当虚牖见虫悬。

委形笑我无名屈,宣发欺人不惑年。

安得山林藏下士,风瓢闲处即栖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杂感十首(其七)

扃门非敢傲邻比,只是平生最自知。

小赋不须通狗监,微才何用造牛医。

莼丝乍可牵吴兴,蕙服终难释楚悲。

莫讶经年无快接,秋蛾春蝶有须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杂感十首(其八)

高馆凉风日夕吹,幽襟横绝雍门丝。

蔡洲古岸移青石,杜里新烟改赤墀。

万事只如芳草暮,一生常比落花时。

无聊感慨仍无谓,邻笛何关向子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