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静闻禅侣(其二)

崎岖千水复千山,戒染清流忍垢颜。

鱼腹卧舟宁众谪,龙华寄榻转孤潸。

可怜濒死人先别,未必浮生我独还。

含泪痛君仍自痛,存亡分影不分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徐宏祖的《哭静闻禅侣(其二)》表达了对逝去禅友静闻深深的哀悼之情。诗中通过描绘崎岖山水的艰辛旅程,象征了人生的坎坷与不易,以及禅侣对清净修行的坚守。"戒染清流忍垢颜"暗示了静闻即使面对世俗的污垢,也能保持内心的纯净。

"鱼腹卧舟宁众谪"形象地写出静闻可能遭遇的困境和孤独,宁愿选择与众人隔离,独自承受贬谪的命运。"龙华寄榻转孤潸"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孤独感,寓言他在生死边缘时,禅侣的离世使他更加悲痛。

"可怜濒死人先别"表达了对静闻在生命垂危之际与世长辞的哀怜,而"未必浮生我独还"则揭示出诗人自己也感受到生命的无常,对未来命运的不确定充满了悲凉。

最后两句"含泪痛君仍自痛,存亡分影不分关"直抒胸臆,诗人泪流满面,为朋友的离世痛心疾首,同时也为自己和朋友的生死离别感到痛彻心扉,强调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生死相依,难以割舍。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深沉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禅侣静闻的深切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慨。

收录诗词(34)

徐宏祖(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哭静闻禅侣(其三)

客里仍离病里人,别时还忆昔时身。

死生忽地分今日,聚散经年共此晨。

发足已拌随壑转,到头空唤过河频。

半生瓢饮千山屐,断送枯骸瘴海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哭静闻禅侣(其四)

同向西南浪泊间,忽看仙侣坠飞鸢。

不毛尚与名山隔,裹革难随故国旋。

黄菊泪分千里道,白茅魂断五花烟。

别君已许携君骨,夜夜空山泣杜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哭静闻禅侣(其五)

鹤影萍踪总莫凭,浮生谁为證三生。

护经白刃身俱赘,守律清流唾不轻。

一篑难将馀骨补,半涂空托寸心盟。

别时已恐无时见,几度临行未肯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哭静闻禅侣(其六)

一番魔障一番憨,梦寐名山亦是贪。

井不及泉无论九,河难问渡尚呼三。

疲津此子心惟佛,移谷愚公骨作男。

幻聚幻离俱幻相,好将生死梦同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