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挽诗《挽苏明允二首(其一)》由宋代诗人刘攽所作,通过对苏明允的追忆与赞美,展现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思与对其才华的肯定。
首句“季子才无敌”,以“季子”指代苏明允,赞誉其才华卓绝,无人能及,表达了对苏明允出众才能的高度评价。接着,“桓公义有馀”一句,以历史上的齐桓公为喻,赞扬苏明允不仅才智过人,更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仁义之心,彰显了其人格魅力。
“空悲武儋石,犹得茂陵书”两句,通过对比武儋石(古代传说中的勇士)和茂陵书(汉武帝的墓志铭),表达了对苏明允虽已离世,但其作品和思想如同茂陵书一般,将永远流传于世,为后人所铭记和学习。
“郢路营魂远,江源气象虚”描绘了苏明允的灵魂远离尘嚣,仿佛在郢路(古代楚国都城)上飘荡,而其作品和精神则如同长江源头的云雾,虚幻而深远,象征着其思想和艺术成就超越时空,影响深远。
最后,“康成宜有后,正使大门闾”表达了对苏明允后继有人的期待,认为他的学识和精神将传承下去,如同康成(东汉经学家郑玄)一样,其学术影响将延续至子孙后代,成为家族荣耀的象征。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深情地表达了对苏明允的缅怀与敬仰,通过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其卓越的才华、高尚的人格以及深远的影响,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思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