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草树荒凉门半开,管祠人去不曾来。
漫装舒国簪貂坐,何似钟山策蹇回。
后世诗名高北斗,向时国论冷残灰。
近儒作记存东庑,一丈寒碑立翠苔。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荆公祠的荒凉景象,祠堂门户半开,看守者久未现身,显得空寂无人。诗人感慨地想象如果荆公(王安石)能像当年骑驴归隐那样,坐在简朴的环境中,或许更能体现他的本色。诗人称赞荆公的诗才,认为其名声超越北斗,而他在世时的政论却未能得到当时的认同,犹如冷落的残灰。最后,诗人提到后世学者虽有记录,但祠堂中仅有一座寒碑,被翠苔覆盖,更显孤独与岁月的痕迹。整体上,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世事变迁的深沉思考。
不详
秋风入我户,翩翩动床帷。
咄唶中夜起,奈何我心悲。
四海岂不大,伤哉无己知。
野风摇枯荄,长夜山雨寒。
梦忽堕千里,扶胥黄木湾。
美人秋水容,众芳洁初服。
海树鸣骚骚,醉吟瘴云宿。
忆昔西窗眠,三溪月如水。
忽作千日别,人生别能几。
有客从南来,说君新况好。
升沉何足云,令德似为宝。
同袍涧谷友,掉臂青云端。
而我卧山阿,淡心如露兰。
手种麓下梅,半吐欲迟雪。
再三拂霜纨,待君画孤洁。
寄书何时到,岁晚百念中。
天涯一望断,雁远夕阳红。
暮堂解罗衣,未洗别时泪。
燕子雨中归,春寒门已闭。
边城想如此,草色入湖地。
花前教小郎,已解识侯字。
江头风雨多,蘼芜湿春香。
皎皎千里心,闺中春梦长。
晓城鼓声发,寄书问河阳。
君行紫骝老,君母白发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