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远词二首(其二)

暮堂解罗衣,未洗别时泪。

燕子雨中归,春寒门已闭。

边城想如此,草色入湖地。

花前教小郎,已解识侯字。

形式: 古风

翻译

在暮色中,我脱下华丽的罗衣,还未洗净离别的泪水。
雨中的燕子飞回,春寒料峭,家门已经紧闭。
身处边城,想象着同样的情景,草色延伸到湖畔。
在花前教小郎识字,他已经能读出'侯'字了。

注释

暮堂:傍晚的厅堂。
罗衣:华丽的丝质衣物。
别时泪:离别时的眼泪。
燕子:春天的燕子。
春寒:初春的寒冷。
门已闭:门已经关闭。
边城:边疆的城市。
草色入湖地:草色延伸到湖边。
花前:花丛前。
小郎:小男孩。
侯字:古代官爵中的侯,这里可能指读书识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离别后的场景。"暮堂解罗衣"写的是主人公在傍晚时分,独自在堂上脱下华丽的罗衣,暗示着内心的孤独与情感的波动。"未洗别时泪"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离别的伤感,泪水尚未洗净,却已经预示着分离的苦涩。

"燕子雨中归,春寒门已闭"通过自然景象,燕子在雨中归巢,而门外春寒料峭,门扉紧闭,寓言了主人公的孤寂和期待重逢的渴望。"边城想如此"可能暗示着远方的爱人也在类似的环境中,两地相思,情景交融。

"草色入湖地"描绘出一片凄清的景色,草色延伸至湖畔,增添了离别的寂寥气氛。最后一句"花前教小郎,已解识侯字"则转为温馨的回忆,诗人曾教恋人识字,可能是为了寄托思念,也暗示了他们的深厚感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远方爱人的深深思念和离别后的哀愁。

收录诗词(16)

徐宝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远词二首(其一)

江头风雨多,蘼芜湿春香。

皎皎千里心,闺中春梦长。

晓城鼓声发,寄书问河阳。

君行紫骝老,君母白发黄。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续湖阴曲

巴滇之马如游龙,宝鞭袅袅回如风。

将军梦断忽心战,五骑飞出寻无踪。

道旁客姥头欲白,惊见归鞯如电击。

当时天子重丁宁,典午安危争一刻。

大宁王气方中天,南阳青兖森戈鋋。

金函诏下传羽檄,狂奴喑死如寒蝉。

老骥志欲千里伸,晋天不覆鬼蜮臣。

草间怅望可人土,老却江潭种柳人。

形式: 古风

水调歌头.湘阴簿新居

了却意中事,卜筑快幽情。

雨帘云栋深窈,歌笑霭春生。

青嶂碧溪门户,暖翠浮岚衿席,前日展湘屏。

种竹看霜节,栽菊待秋英。九世图,闲居赋,丽人行。

名碑古画,贴遍东阁与西亭。

庭下森兰洁玉,天外骧龙舞凤,心迹喜双清。

频瀹炊茶鼎,听我扣门声。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沁园春.春寒

水榭春寒,梅雪漫阶,竹云堕墙。

数花时近也,采芳香径,旧情著处,看月西窗。

十二楼中,玉妃卧冷,懒掬胭脂放海棠。

层堤外,渺归鸿无数,江树苍苍。席藑夜礼东皇。

剪蕙叶为笺当绿章。

道杏晴三月,等莺啼晓,草烟万里,待鴂鸣芳。

九十日春,三千丈发,如此愁来白更长。

江南岸,正柳边无路,沙雨微茫。

形式: 词牌: 沁园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