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吕寺丞希彦邠州签判

自有仲宣乐,从军仍近亲。

关河历周郑,风雪过咸秦。

原上方驱马,鞍傍忽起鹑。

世家传钓玉,重问渭川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他有像王粲那样的才情,从军还与亲人相近。
行军路经关河周郑之地,冒着风雪穿越咸秦之地。
在原野上策马疾驰,忽然发现鞍旁有只鹌鹑。
世家子弟的传说中,他曾寻找美玉,再次来到渭川河边。

注释

仲宣:指王粲,东汉末年诗人。
从军:出征或参军。
近亲:关系亲近的人。
关河:指边关河流,代指战事频繁的地方。
周郑:古代诸侯国,这里泛指中原地区。
咸秦:指陕西一带,古称咸秦之地。
原上:广阔的平原。
驱马:策马疾驰。
鹑:鹌鹑,一种小型鸟类。
世家:贵族或有权势人家的后代。
钓玉:比喻寻求珍贵的事物或人才。
渭川滨:渭河之滨,古代著名的水边之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为送别友人吕寺丞希彦前往邠州签判而作,表达了对友人出仕边关的关切与祝愿。首句“自有仲宣乐”暗指吕希彦此行能像王粲(仲宣)那样在军旅中找到乐趣,显示出对友人才情的肯定。接着,“从军仍近亲”表达了对吕希彦既能建功立业又不远离家乡的赞赏。

“关河历周郑,风雪过咸秦”描绘了吕希彦将要经历的艰辛旅程,途经险要关隘和风雪交加之地,暗示了他旅途的艰难与考验。诗人以历史上的周、郑之地和秦地来象征友人将要面对的地域文化差异和挑战。

“原上方驱马,鞍傍忽起鹑”通过生动的场景,写吕希彦骑马前行,鞍旁忽然出现野鸟,展现了边塞的自然风貌,也寓含了友人旅途中的不确定性和未知性。

最后两句“世家传钓玉,重问渭川滨”,以“世家”象征吕希彦出身名门,暗示他此行可能有更大的抱负;“钓玉”则借钓鱼的典故,期待他在渭川河边有所收获,寓意仕途顺利,如玉一般珍贵的成就。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鼓励,又有对旅途的担忧,体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友人才华的期许。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送吕冲之司谏使北

虏人多窃朝廷礼,译者交传应对辞。

羊酪调羹尊汉使,毡堂举酒见阏氏。

曚曚白日穿云出,漭漭黄沙作雾吹。

知去燕京几千里,胡笳乱动月明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送回上人

云出任西东,飘然意莫穷。

山川生眼界,巾舄遍区中。

去去曾无著,劳劳本是空。

梅溪人可见,重尔似泓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送孙隐之都官通判秀州

柳条枯落尽,不折意徘徊。

泛汴趋残水,到吴看早梅。

无耽听鹤唳,有信寄鸿来。

闻说闾亭改,灵光化劫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送朱纯臣端公使契丹奠祭

汉庭遣奠阏氏幕,二月阴山雪未销。

行尽黄沙春不见,哀缠碧眼魄谁招。

已将厚礼施殊俗,更录专辞入本朝。

名马赠归多爱惜,北风嘶处竞萧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