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洞

披榛不知疲,诘屈岩下路。

俄然见深窾,偊步入岩户。

一泓窈而澄,百步清以骛。

人言紫髯仙,白马从此度。

磷磷尽赤石,丹灶遗滓污。

收藏已儿啼,效速胜麻护。

因知世盲聋,荒怪杂疑误。

虚空如许大,长啸可平步。

胡为万山底,踯躅向烟雾。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探访白马洞的探险之旅,以及对洞内景象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开篇“披榛不知疲,诘屈岩下路”,生动地展现了诗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他穿越荆棘,踏过曲折的山路,最终在一番探索后,发现了洞穴的入口。

接着,“一泓窈而澄,百步清以骛”描绘了洞内清澈见底的水潭,以及其周围环境的宁静与神秘。水潭不仅清澈透明,还延伸出百步之远,仿佛蕴含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人言紫髯仙,白马从此度”则引入了一个古老的传说,增添了故事的神秘色彩。传说中,白马洞曾是仙人出入之地,留下了白马的足迹,激发了人们对洞穴历史与文化的遐想。

随后,“磷磷尽赤石,丹灶遗滓污”描述了洞内赤红的岩石和废弃的丹炉,暗示了古代炼丹术的存在,以及对自然与神秘力量的探索。

“收藏已儿啼,效速胜麻护”则表达了诗人对古人智慧与技艺的赞叹,同时也反思了人类对自然的利用与影响。

“因知世盲聋,荒怪杂疑误”揭示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洞察,认为世人往往对未知事物抱有偏见,缺乏深入理解与探索的勇气。

最后,“虚空如许大,长啸可平步”表达了诗人对宇宙广阔与个人渺小的感慨,以及通过内心的呼唤,寻求心灵平静的愿望。

“胡为万山底,踯躅向烟雾”则以疑问句结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道路的思考,以及在探索未知时所面临的迷茫与挑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对历史文化的敬仰,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与反思。

收录诗词(697)

程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以外祖邓润甫恩荫入仕。宣和三年赐上舍出身。历官吴江主簿、太常少卿、秀州知府、中书舍人侍讲、提举江州太平观、徽猷阁待制。诗多五言古诗,风格清劲古淡,有《北山小集》

  • 字:致道
  • 号:北山
  • 籍贯:衢州开化(今属浙江)
  • 生卒年:1078—1144

相关古诗词

神鱼泓是日与诸公流杯水中如西丘故事

柳州固奇士,戏好亦幽绝。

远怀西丘饮,千古清兴发。

徜徉恨无所,盘俎对羁绁。

聊为五里行,邂逅一壶挈。

神鱼伏山根,渟湛初一穴。

侵侵决寒溜,沙石助清越。

披莎得盘石,离坐若天设。

实觞竞乘流,眩转亦飘瞥。

争持或三釂,遇坎时一蹶。

欢来朱碧乱,笑罢巾帽脱。

相望西丘游,讵易议优劣。

形式: 古风

九斗坛

万族同一垢,齐州集微尘。

高灵不来下,厌此浊恶薰。

从来筑坛处,往往清无邻。

腥膻远人迹,庶或来仙真。

兹坛峙幽绝,尚有古制存。

龟图布八隅,彷佛数兑坤。

黄冠道中寒,寓址今祇园。

游人蹑其上,未觉大象尊。

空令恨聃史,不使群聋奔。

盖公虽未见,岂乏栾与垣。

形式: 古风

张公洞

昔年京江夜,飞梦投云山。

仍追谪仙老,啸咏层崖巅。

左盼俯无地,苍峦生紫烟。

当时赋幽赏,妙境竟莫宣。

今我来自东,扶桡漾荆川。

饱闻张公洞,怪绝骇所传。

聊从二三子,一结青山缘。

北灵敞奇观,下瞩壶中天。

恍然惊昨梦,了了堕我前。

仄径缭危栈,重扃护灵渊。

奇礓互圾倚,侧洞时钩穿。

初疑天台聚,纳此一室间。

夸娥运神化,不隘亦不颠。

又疑清都客,翩然下云軿。

幢旄俨行立,导从森蝉联。

丹梯香雾湿,玉室珠璎悬。

撑虚一柱屹,戴重三能骞。

铅灶久已冷,青骡那可鞭。

香坛望八景,东晨开五便。

坡陀忽度险,宛转漫无边。

或深如列厦,或迮才容肩。

高跻乍扪顶,偊步欲垫泉。

不知行远近,一步目九迁。

噫嘻此天设,端在太古先。

恨无少陵手,写之黄绢篇。

聊书梦中梦,投笔一粲然。

形式: 古风

借居毗陵东门四首(其一)

客去不能寐,翛然清夜阑。

楼居俯长川,仰视天宇宽。

长川濯云汉,错落星宿寒。

青灯故可亲,且还对尘编。

其人骨已朽,千载与我言。

掩卷三太息,虚檐清露漙。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