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方通判良翰(其四)

九死穹庐我未甘,后来勿使陇西惭。

明时节义多传述,柱下何人是老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覃]韵

翻译

即使面临九死一生的困境,我也不会轻易放弃,希望将来不要让陇西的人们感到羞愧。
清明时节常常讲述道义之事,但柱下的那位老人,究竟是谁,是老子吗?

注释

九死:形容极其危险或困难。
穹庐:指北方游牧民族居住的毡帐,象征艰难困苦。
陇西:古代地名,这里泛指西部边疆。
惭:羞愧。
时节:指特定的季节或时间。
义:道义,正义。
柱下:古代官署名,此处借指学问渊博的学者。
老聃:即老子,中国古代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林光朝对故去的方通判良翰的深深哀悼和对其高尚节操的赞扬。"九死穹庐我未甘",意为即使面临生死困境,方良翰也坚韧不屈,显示出他的英勇与坚韧。"后来勿使陇西惭",陇西指边疆地区,暗示方良翰的忠诚和对国家的贡献,希望后人铭记他的事迹,不让他在边疆的历史中留下遗憾。

"明时节义多传述",强调了方良翰的光明磊落和重道义的行为值得后世流传颂扬。最后一句"柱下何人是老聃",以老子(老聃)自比,暗示方良翰的智慧和道德修养如同古代圣贤,他的精神将如同老子一样永垂不朽。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充满敬仰和怀念之情的挽诗,高度评价了方通判的品格和业绩。

收录诗词(71)

林光朝(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挽李制干子诚(其一)

千金治产似孙吴,珠箔银觥只自如。

问我长风当夕起,数他极浦落帆初。

自知汗简今千轴,更说生犀有几株。

赤壁当年遇黄盖,周郎何惜借吹嘘。

形式: 七言律诗

资中行奉寄临邛守宇文郎中

铜驼陌上生秋草,前者刻石今如扫。

儋边半纸半模糊,下床三日成悲恼。

苍史萌芽何可见,要从笔意生秦汉。

欲将奇字问何人,所守一家如小篆。

是中变幻随形模,钟镈鼎鬲匜盘盂。

如何两京到魏晋,搜尽苍崖惟此书。

即今原隶见颠末,仍于画上分锱铢。

燕然有年固可纪,笔势岂得先黄初。

中郎袖手欲无作,正始不逮况其馀。

幸哉一见俱抵掌,翩翩如反古石渠。

且说金陵佛屋何年灯,晋分隋张犹青荧。

忽听荒鸡还自起,资中之刻不徒尔。

形式: 古风

痴顽不识字歌许叔节来诗有此句因以名篇

平生读书,如风过耳。岁月共流转,如磨复如蚁。

一如人嚼蜡,而不见其味。

又如弄孤杵,连夜不成米。

又如过羊肠,十步复一止。

年头月尾无一是,咄咄痴顽不识字。

见君诗,舌如黐,愧我为人师。

怪怪奇奇,如悬崖万仞龙盘古树枝。

又如生马不施鞚而驰,又如锦苔封漫岘山千年堕泪碑。

又如玉关客,血上老犀衣。

卢仝孟郊骨已朽,眼睛头颅何人相传授。

与君往还岁月久,比来春风入我牖,便觉岩前草木件件有生意。

跨蹇驴,出古寺,欲访子云问难字。

形式: 古风

鞭春行

辘轳罥寒田雀饥,江梅落蛀兔脚肥。

枯肠一夜转双毂,眼光吹上虾蟆衣。

岩腹新晴山鬼哭,女娲坟外春风归。

茧村纸帘大如席,拆拆藜杖金雀飞。

形式: 古风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