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池四首(其一)

身闲无所为,心闲无所思。

况当故园夜,复此新秋池。

岸闇鸟栖后,桥明月出时。

菱风香散漫,桂露光参差。

静境多独得,幽怀竟谁知。

悠然心中语,自问来何迟。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翻译

身体悠闲无事可做,内心清闲没有杂念。
何况现在是在故乡的夜晚,又面对着这新秋的池塘。
河岸昏暗后鸟儿归巢,月上桥梁时亮如白昼。
菱叶的香气飘散,桂花的露珠闪烁不定。
宁静的环境常常独自享受,内心的深沉情怀又有谁能理解呢。
悠然自得的心情在心中低语,只能自己问自己为何来得这么晚。

注释

身闲:身心悠闲,无拘无束。
故园:故乡,家乡。
复此:又在此处,指回到家乡。
新秋池:初秋的池塘。
岸闇:河岸变得昏暗。
桥明:桥梁在月光下显得明亮。
菱风:吹过菱叶的风,带有菱花的香味。
桂露:桂花上的露水。
静境:宁静的环境。
幽怀:深沉的情感,内心的思绪。
悠然:安闲自在的样子。
来何迟:为何现在才到来,或为何这么久才有这样的感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心境淡定的意境。诗人在夜晚的故园,面对新秋的池塘,感到身心俱闲,没有任何欲求和思虑。这是一个静谧的夜景,岸边树木浓密,鸟儿栖息后,桥上月光洒落,是一个自然与月色交融的美好时刻。菱角的香气飘散开来,而桂花的露珠在月光下闪耀着光泽。

诗人沉醉于这样一种静谧的境界,这种幽深的情怀,却是孤独得来的,很少有人能够理解。这是一种悠然自得的心情,诗人自问,为何之前没有早些来到这样的境地,享受这份宁静。

整首诗通过对夜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超脱红尘、独享宁静生活的向往。语言平和,意境深远,展现了白居易在晚年追求淡泊明志、寄情山水方面的个性。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秋池四首(其二)

前池秋始半,卉物多摧坏。

欲暮槿先萎,未霜荷已败。

默然有所感,可以从兹诫。

本不种松筠,早彫何足怪。

形式: 古风 押[卦]韵

秋池四首(其三)

朝衣薄且健,晚簟清仍滑。

社近燕影稀,雨馀蝉声歇。

闲中得诗境,此境幽难说。

露荷珠自倾,风竹玉相戛。

谁能一同宿,共玩新秋月。

暑退早凉归,池边好时节。

形式: 古风

秋池四首(其四)

凿池贮秋水,中有蘋与芰。

天旱水暗消,塌然委空地。

有似泛泛者,附离权与贵。

一旦恩势移,相随共憔悴。

形式: 古风

秋怀

月出照北堂,光华满阶墀。

凉风从西至,草木日夜衰。

桐柳减绿阴,蕙兰消碧滋。

感物私自念,我心亦如之。

安得长少壮,盛衰迫天时。

人生如石火,为乐长苦迟。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