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郑善夫的《黄山杂诗十首(其一)》描绘了黄山的雄伟壮观和自然之美。首句“黄山如岱岳”将黄山比作五岳之一的泰山,展现出其高峻的气势。次句“萝山若梁甫”则以梁甫山的葱郁形象比喻黄山之上的藤萝植被,增添了山势的生动感。
“曾颠遏行云,屼屼自太古”两句进一步描绘黄山的险峻,仿佛阻断了行云,自古以来就傲然独立。接下来,“咸池荡初景”用咸池(神话中的日出之处)形容黄山日出的壮丽景象,而“昧旦河已曙”则暗示黎明的到来,暗示着山间时光的流转。
最后两句“我梦天都行,笑折扶桑树”表达了诗人登临黄山天都峰的梦境,以及对能够实现梦想的豪情,甚至幻想能折下象征太阳升起的扶桑树,寓意着超越自我、追求理想的豪迈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黄山的雄奇与诗人的情感寄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