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葛守诗轴

君不见灵椿一株传义方,僖仪接武跻金堂。

又不见老苏独步为文主,轼辙联芳入琼府。

始知盛德天所亲,于门棨戟高拂云。

又知硕才世所贵,鲤庭诗礼超凡群。

司成蕴蓄何如厚,万顷渊源海波秀。

刘郎少俊首辱和,扬善推贤宜有后。

司成问学何如深,六经表里金玉音。

王氏拘挛了无取,雄文杰句由诸心。

庐陵昔岁曾分教,甲子一周梦惊觉。

贤郎赐得铜虎符,今日重游想前效。

黉堂咳唾遗明珠,翠琰刊成惠陋儒。

请为野史进青琐,要继皇朝窦与苏。

形式: 古风

翻译

你没看见那棵灵椿树传承着美德之道,僖仪接续它的荣耀登上金堂。
再看老苏独自成为文学的主宰,轼辙两兄弟的才华被引入皇宫。
这才明白盛德之人天必眷顾,门前棨戟高耸直入云霄。
也知世间看重杰出人才,如鲤跃龙门,诗礼超凡群落。
教育者的积累深厚如海,学问渊源流长如秀美海浪。
刘郎年轻时才华出众,他的和诗受到赞誉,善举推崇应有后继者。
司成求学的深度如何,六经中的智慧如金玉般珍贵。
王氏的才学虽然严谨,但创新的雄文杰句源于内心。
庐陵当年我曾教导,如今甲子轮回,旧梦惊醒。
贤郎得到铜虎符,今日重游,忆起往昔的成效。
学校的教诲如明珠般宝贵,刻在翠玉之上,惠及贫寒的学者。
愿为野史添上一笔,继承皇朝窦、苏的文风。

注释

灵椿:古树名,象征长寿和美德。
义方:指正确的道德规范。
僖仪:古代对官员的尊称。
棨戟:古代官府门前的仪仗,象征威严。
鲤庭:比喻科举考试,如鲤跃龙门。
司成:古代学官,负责教育。
六经:儒家经典著作。
雄文杰句:卓越的文章和精彩的句子。
庐陵:地名,指江西吉安。
铜虎符:古代调兵遣将的信物。
黉堂:学校。
咳唾:比喻人的言论或教诲。
青琐:古代宫门上的装饰,这里指朝廷史书。
窦与苏:窦氏和苏氏,可能指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族。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善括对葛守赠予诗轴的答谢之作。诗中,作者以灵椿和老苏为例,赞美葛守的高尚品德和卓越才华,暗示他如同古代的贤士,受到上天眷顾和世人的尊重。诗中提到的“棨戟”、“鲤庭”、“司成”等典故,进一步强调了葛守在教育和文学上的深厚积累以及对后辈的提携。诗人还回忆起自己过去的师生关系,并表达对葛守再次来访的期待,同时称赞葛守的诗作如同明珠般珍贵,希望其能继续传承文脉,媲美窦与苏这样的文化大家。整首诗语言典雅,情感真挚,是对师恩和文才的深情颂扬。

收录诗词(131)

赵善括(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水调歌头.渡江

山险号北固,景胜冠南州。

洪涛江上乱云,山里簇红楼。

堪笑萍踪无定,拟泊叶舟何许,无计可依刘。

金阙自帷幄,玉垒老貔貅。问兴亡,成底事,几春秋。

六朝人物,五胡妖雾不胜愁。

休学楚囚垂泪,须把祖鞭先著,一鼓版图收。

惟有金焦石,不逐水漂流。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尤]韵

水调歌头(其三)奉饯冠之之行

佳客志淮海,贱子设樽罍。

楚江昨夜清涨,短棹已安排。

休问南楼风月,且念阳台云雨,几日却重来。

银烛正凝泪,画鼓且休催。彩云飞,黄鹤举,两徘徊。

林泉归去高卧,回首笑尘埃。

我唱更凭君和,君起谁同我舞,莫惜玉山颓。

他日扬州路,散策愿相陪。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其二)

雨霁彩虹卧,半夜水明楼。

太湖极目,四面水尽是天流。

几点鲈乡荻浦,万里鲸波雪浪,掀舞小渔舟。

金饼挂蟾魄,时景正中秋。钓纶轻,兰棹稳,笑王侯。

一蓑一笠,得意何必美封留。

纵使金章鼎贵,何似玉樽倾倒,一醉可消愁。

玉女在何许,唤起与同游。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席上作

碧云初返岫,潦水正鸣滩。

兰舟容与,歌舞偏称笑中看。

烛影烘寒成暖,花色照人如昼,一坐有馀欢。

酒滟浮金盏,香缕霭雕盘。碧簪横,银漏永,玉樽乾。

喧春鼓吹,翠袖起舞佩珊珊。

记得山明水秀,何处朝云暮雨,常在梦魂间。

多少难言事,都付两眉弯。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