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其七)

行人南北分征路,流水东西接御沟。

终日坡前怨离别,谩名长乐是长愁。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翻译

行人从南北方向各自踏上征程,流水在东西两边汇入皇城的护城河。
整天坡前都能听到人们抱怨离别,所谓的长乐宫其实充满了长长的忧愁。

注释

行人:出行的人们。
南北:指不同的方向,这里代表分离。
分征路:分别踏上各自的旅途。
流水:连续不断的水流。
东西:指水流的方向,东边到西边。
接御沟:汇入皇宫外的护城河。
终日:整天,一直。
坡前:可能指离别发生的地方,如驿站、山坡等。
怨离别:对离别感到不满和哀伤。
谩名:空有其名,徒有虚名。
长乐:长乐宫,古代宫殿名,这里也指长久快乐的地方。
长愁:长时间的忧愁。

鉴赏

此首诗作展现了诗人对战乱时期人民深切的同情与内心的忧虑。"行人南北分征路"一句,描绘出战火纷飞、生民涂炭的情景,行人被迫离乡背井,南北两地皆是征战之路,凸显了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破坏和痛苦。"流水东西接御沟"则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暗示着战争与破坏无处不在,即便是流水也被迫与皇家工程相连,这里的“御沟”可能指的是由国家兴建用于军事或其他目的的人工河道,流水因之失去了自由与自然。

"终日坡前怨离别"一句,更是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痛的感受。战争中,无数家庭被迫分离,亲人相见无期,即便是在同一片土地上,也只能在坡前怨恨天命,感叹离别之苦。

最后"谩名长乐是长愁"则是一种对当权者虚假宣传的批判。诗人指出,那些被美化为“长乐”的事物,其实质往往是人民长期的忧愁。在这里,“谩名”意味着表象与现实之间巨大的差距,通过这一点,诗人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虚伪。

收录诗词(2075)

无名氏(唐末宋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杂诗(其八)

偏倚绣床愁不起,双垂玉箸翠鬟低。

卷帘相待无消息,夜合花前日又西。

形式: 古风 押[齐]韵

杂诗(其九)

悔将泪眼向东开,特地愁从望里来。

三十六峰犹不见,况伊如燕这身材。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杂诗(其十)

满目笙歌一段空,万般离恨总随风。

多情为谢残阳意,与展晴霞片片红。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杂诗(其十一)

两心不语暗知情,灯下裁缝月下行。

行到阶前知未睡,夜深闻放剪刀声。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