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至日过盐埧官亭

堕衣黄枫香,着鬓青霜湿。

江山如故人,到眼类长揖。

客行先飞蓬,不肯拟马立。

时节当书云,相将何太急。

我本刍牧儿,家有旧蓑笠。

勤心朱墨间,销减耕耨力。

欲归倒虚囊,追赴村社集。

传言东邻翁,但空西向席。

梨栗随所有,大白更增一。

勿复问市朝,与翁醉终日。

形式: 古风

翻译

落叶铺满黄枫香,沾湿发鬓似霜白。
江山依旧如故人,眼前景象似问候。
旅途漂泊如飞蓬,不愿停下骑马行。
时令正值秋高气爽,为何催促我匆忙。
我本农家子,家中存有蓑笠旧。
勤于读书写字中,农事渐少力渐弱。
想回家中掏空行囊,赶往村庄聚会场。
听说东邻老翁空席待,只盼西向共杯盏。
梨栗不论多少,添酒助兴增一份。
无需再问世间纷扰,与翁共醉度日长。

注释

堕衣:落叶。
黄枫香:黄枫叶。
着鬓:沾染。
青霜:白发。
湿:湿润。
类:像。
客行:旅人。
飞蓬:飘蓬的草。
马立:停马。
书云:写信。
何太急:为何如此急切。
本:本来。
刍牧儿:放牧者。
旧蓑笠:旧蓑衣斗笠。
勤心:专心。
朱墨:书籍和墨水。
耕耨力:农事之力。
欲归:想回家。
虚囊:空空的行囊。
村社集:乡村集会。
东邻翁:东边的老翁。
空西向席:空置西向座位。
梨栗:梨和栗子。
大白:大碗酒。
增一:增加一份。
勿复问:不必再问。
市朝:尘世。
翁醉:与老翁共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行者在秋天的旅途景象和心境。开篇“堕衣黄枫香,着鬓青霜湿”两句,以生动的画面描述了秋日的清晨,衣衫被露水浸湿,头发上挂着青色的霜冻,传递出一种寒凉而又清新的气息。

“江山如故人,到眼类长揖”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深情和怀念之情。江山就像久别重逢的老朋友,每次见面都令人心潮澎湃。

接下来的“客行先飞蓬,不肯拟马立”则写出了旅途中的急迫感,诗人宁愿选择骑着轻便的蓬草飞奔,也不愿意停下来像马一样稳重地前进。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焦虑和对时间的珍惜。

“时节当书云,相将何太急”进一步表达了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诗人觉得自己应该记录下这份匆忙,但又觉着这样的急迫有些过头了。

随后的“我本刍牧儿,家有旧蓑笠。勤心朱墨间,销减耕耨力”则透露了诗人的自谦之意,以及对于书写和耕作的辛勤付出。这里的“我本刍牧儿”意味着诗人自视为平凡的人,而“家有旧蓑笠”则是他对家庭生活的一种牵挂。

“欲归倒虚囊,追赴村社集”表达了诗人急于返回家乡的愿望,以及参加村落集会的迫切心情。这里的“虚囊”暗示了一种空虚和无奈。

最后,“传言东邻翁,但空西向席。梨栗随所有,大白更增一。勿复问市朝,與翁醉终日”则是诗人对于邻里间的交流,以及对生活中小确幸的珍视。在这里,诗人的心态似乎有了一些放松,他不再追问世事,而是选择与邻里共度悠闲时光。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情感和细腻的观察,将秋天的景象与个人情感深刻地交织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以及时间流逝的深切感悟。

收录诗词(542)

李新(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将进酒

君不见青青河畔草,秋死严霜春满道。

又不见天边日,薄暮入虞泉,晓来复更出。

匆匆年光不相待,桑海由来有迁改。

人生荏苒百年间,世上谁能驻光彩。

秦皇汉武希长生,区区烟雾求蓬瀛。

骊山茂陵皆蔓草,悠悠千载空含情。

荣枯自有主,富贵不可求。

正值百花飞似雪,如何不饮令心忧。

形式: 乐府曲辞

彦升索春晖亭诗予昔登亭上见凡赋诗率比兴于寸草如东野初语予疑命名者意在春晖育物如慈母之贤欲彦升朝夕视亭名必有得矣今无负于春晖予是以有作也

雕龙雏老师,块坐司莩灰。

东皇驾青车,先动一信来。

咸池洗日光,拥出扶桑台。

从前幽谷根,细甲亦以开。

百嘉各分荣,差遍岭头梅。

玉壶花箙迟,舒景讵可催。

河水澌液流,暖意何限回。

要见物化工,无处求枯摧。

晴晖最浩荡,气律浃九垓。

慈母融和心,抚弄从提孩。

明眸照封胡,笑齿发老莱。

君求赋春晖,世岂无邹枚。

孝报日益丰,但先植三槐。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春日杂言(其二)

妖桃气浓暖,蛾眉困风光。

杨花扑罗帐,春梦自悠扬。

愁心如碧草,随春日益长。

碧草逢秋歇,此恨何时忘。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春日杂言(其一)

燕麦讵可食,兔丝那为衣。

重絺不禦寒,野葛难疗饥。

绨袍脱有意,岂得全身归。

一饭责相酬,北山宁采薇。

形式: 古风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