汎沅湘窥九疑寄题江华杜□杳重建寒亭

山水因人胜,穷搜喜得君。

石根瞿令字,亭背次山文。

湍激堪临渴,松阴可避曛。

相望馀一舍,猛□杖□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翻译

山水因人的欣赏而更美,穷尽搜寻才遇见了你。
石头的根部刻着瞿令的字迹,亭子背后则是次山的文章。
急流可以用来解渴,松荫能遮挡烈日。
我们相隔只有一舍之遥,手持竹杖,漫步在云间。

注释

山水:自然景色。
因:因为。
人:人的情感或欣赏。
胜:美好。
穷搜:竭力寻找。
喜得:欢喜地找到。
君:您,指对方。
石根:石头的底部。
瞿令:人名。
字:刻字。
亭背:亭子的背面。
次山:人名。
文:文章、文字。
湍激:水流湍急。
堪:可以。
临渴:解渴。
松阴:松树下的阴凉。
避曛:避开烈日。
相望:互相遥望。
一舍:古代三十里为一舍,这里指距离不远。
猛:有力的。
□杖:空格处可能是'持杖'或'杖头',表示手持竹杖。
□云:空格处可能是'入云'或'凌云',表示登高入云。

鉴赏

这首宋诗描绘了山水之间的动人景色,以及诗人与友人杜杳的深厚友情。首句“山水因人胜”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融,山水之美在诗人的发现和欣赏中更显出其灵秀。诗人对友人的热情搜寻,最终在“穷搜喜得君”中得以实现,表达了对杜杳的珍视。

接下来的两句,“石根瞿令字,亭背次山文”,通过具体的景物——石刻和亭子上的文字,展现了友人所建寒亭的文化气息,暗示了杜杳的才情与品味。诗人进一步描述了亭子周围环境的美好:“湍激堪临渴,松阴可避曛”,湍急的水流和松树下的阴凉,为游人提供了宜人的休憩之地。

最后两句“相望馀一舍,猛□杖□云”,诗人与友人虽仅隔一舍之遥,但山高路远,只能遥望,只能想象对方手持杖步入云间的情景。此处的“猛□杖□云”可能是形容友人豪迈的行迹,也可能是对友人隐逸生活的向往,留给读者无限遐想。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山水为背景,通过描绘寒亭的景致和诗人与友人的关系,传达出对友情的赞美和对自然的热爱,语言简洁,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1)

徐铨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山禹庙石柱

洞庭之阴小山幽,百灵雄卫来高邱。

我当十月值乱离,携家远逐湖之洲。

湖光接天晚浪静,树色照野晴云浮。

霜黄林头橘柚熟,日冷波底蛟龙愁。

北方兵马想已到,南国城郭谁能收。

我今买酒且消忧,醉舞拔剑挥斗牛。

会须投笔去封侯,斩取盗贼清南州。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水调歌头.饯提举陈秘丞

岭峤转和气,英簜挟新凉。

登车揽辔慷慨,风采肃台纲。

第一澄清官府,次第咨询民瘼,馀事到囷仓。

谨勿养稂莠,莠盛稻苗伤。金芝秀,蒲涧碧,荔枝香。

此中风味不恶,暂借使星光。

毋薄炎荒瘴海,曾著广平李勉,归去□平章。

唤起昔贤梦,千载续遗芳。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阳]韵

水调歌头(其一)圆史宰受荐

五剡乃脱选,通籍入金闺。

祖宗立法初意,正欲猎英奇。

近世流风薄矣,强者立跻霄汉,弱者困尘泥。

流水伯牙操,底处有钟期。公为政,民不扰,吏无欺。

春风桃李满县,当路几人知。

五马宏开公道,一鹗首旌治最,迟乃速之基。

不枉受人荐,更看荐人时。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快阁上绣使萧大著

廊庙补天手,夷夏想威名。

上前张胆明目,倾倒汉公卿。

二百年来章贡,前赵后萧相□,今古两豪英。

四海望霖雨,可但总祥刑。自儿时,文字里,已心倾。

魁躔邈在霄汉,薄宦偶趋承。

山见崆峒秀丽,水见玉虹清绝,犹愿见先生。

寄语二三子,洙泗在江城。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