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古诗十首(其一)

戚戚复戚戚,送君远行役。

行役非中原,海外黄沙碛。

伶俜独居妾,迢遰长征客。

君望功名归,妾忧生死隔。

谁家无夫妇,何人不离坼。

所恨薄命身,嫁迟别日迫。

妾身有存殁,妾心无改易。

生作闺中妇,死作山头石。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翻译

心中忧愁又忧愁,送你远行去服役。
服役不在中原地,遥远海外多黄沙。
孤独的我独居在家,你是个长途跋涉的行人。
你期盼功成名就归来,我却担忧生死两隔。
哪有家庭没有夫妻,谁不曾经历过分离。
遗憾我这薄命之人,嫁得晚分别又急促。
无论生死我都在,心意始终不会改变。
活着是深闺中的妇人,死了也要做山头的石头。

注释

戚戚:形容忧虑不安的心情。
行役:古代指因服兵役、劳役或公务而离家。
伶俜:形容孤独,无依无靠。
迢遰:遥远的样子。
长征客:长途跋涉的人,此处指服役的人。
离坼:分离,分开。
薄命:命运不好,此处指早逝。
存殁:生存和死亡。

鉴赏

这首诗是白居易的《续古诗十首(其一)》,表达了妇女对远行丈夫的思念和担忧。从“戚戚复戚戚,送君远行役”开篇,就设置了一种深切的离别之情。"非中原"和"海外黄沙碛"描绘出丈夫远征的艰辛与遥远,反衬出妇女独处时的孤独与哀愁。

“伶俜独居妾,迢遰长征客”一句中,“伶俜”形容女子姿态之娇弱,与“迢遰”这一副词呼应,共同描绘出远行者和等待者的相思之苦。

“君望功名归,妾忧生死隔”表达了双方的不同心境:丈夫渴望有所成就而归来,而妻子则担心两人可能永远无法团聚,甚至是生与死的隔绝。

接下来的“谁家无夫妇,何人不离坼”两句,是对世间常态的感慨,每个家庭都有分离之痛,谁能免俗?

“所恨薄命身,嫁迟别日迫”一句,则是女子对于自己命运的哀叹,觉得生命短暂,不得已地嫁给了现在的丈夫,而时间却在不断逼近。

最后两句,“妾身有存殁,妾心无改易。生作闺中妇,死作山头石”表达了女子对爱情的坚贞,即使是死亡,也愿意化为一块山石,以此来证明自己心志不渝。

整首诗通过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幅古代妇女在婚姻与离别中的哀愁画卷。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续古诗十首(其二)

掩泪别乡里,飘飖将远行。

茫茫绿野中,春尽孤客情。

驱马上丘陇,高低路不平。

风吹棠梨花,啼鸟时一声。

古墓何代人,不知姓与名。

化作路傍土,年年春草生。

感彼忽自悟,今我何营营。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续古诗十首(其三)

朝采山上薇,暮采山上薇。

岁晏薇亦尽,饥来何所为。

坐饮白石水,手把青松枝。

击节独长歌,其声清且悲。

枥马非不肥,所苦常絷维。

豢豕非不饱,所忧竟为牺。

行行歌此曲,以慰常苦饥。

形式: 古风

续古诗十首(其四)

雨露长纤草,山苗高入云。

风雪折劲木,涧松摧为薪。

风摧此何意,雨长彼何因。

百丈涧底死,寸茎山上春。

可怜苦节士,感此涕盈巾。

形式: 古风

续古诗十首(其五)

窈窕双鬟女,容德俱如玉。

昼居不踰阈,夜行常秉烛。

气如含露兰,心如贯霜竹。

宜当备嫔御,胡为守幽独。

无媒不得选,年忽过三六。

岁暮望汉宫,谁在黄金屋。

邯郸进倡女,能唱黄花曲。

一曲称君心,恩荣连九族。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