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水板桥院

送腊温浓万井同,筠舆犹走万山中。

曝成枯菜依檐白,染出春衣映壁红。

掩豆豚肩仍岁俭,传觞酿瓮几家空。

不知新岁招陶否,待向江干送五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在寒冬腊月里,浓郁的暖意弥漫在千家万户,竹车还在崇山峻岭中穿梭。
晒干的蔬菜挂在屋檐下显得洁白,染出的新衣映衬着墙壁,色彩鲜艳。
尽管年景依旧清贫,人们依然腌制豆豚,酒坛里的酒也所剩无几。
不知道新的一年能否邀请到陶渊明这样的隐士共度,我期待在江边为驱除贫穷而举杯庆祝。

注释

腊:农历十二月,冬季最后一个月,有祭祀祖先和迎接新年习俗。
筠舆:竹制的小车,古时常见的交通工具。
岁俭:年景不好,粮食短缺。
陶:指陶渊明,东晋诗人,以隐居田园著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农村生活的画面,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农事活动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送腊温浓万井同,筠舆犹走万山中。”开篇两句,诗人以送走严寒、迎接春暖为背景,设定了一幅冬去春来的季节交替图。万井之水在春天的阳光下逐渐回温,而筠舆(一种农具)依旧穿行于万山之中,描绘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曝成枯菜依檐白,染出春衣映壁红。”接下来,诗人笔触转向庭院中的情景。枯菜在阳光下被晒得洁白,春天的新衣服则被鲜艳的花色所浸染,这不仅是对物象的描绘,也反映了农家生活的节奏和喜悦。

“掩豆豚肩仍岁俭,传觞酿瓮几家空。”这两句诗转向农业活动,掩豆(筛选豆子)和豚肩(猪肩部位)暗示着农忙的开始,同时也透露出节俭的生活态度。觞(古代酒器)与酿瓮(酿造酒的器具)则表明了农家在春季的饮食准备,以及可能的社交活动。

“不知新岁招陶否,待向江干送五穷。”最后两句,诗人似乎对即将到来的新年持有一种期待与不确定的情绪。陶(陶冶,古代指通过考核选拔人才)是否已经开始?诗人在等待,准备前往江边送别那些可能要离去的人,或许是对知识分子“五穷”的一种同情和惦念。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春天农村生活,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社会变迁的一种关切。

收录诗词(542)

李新(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龙兴客旅效子美寓居同谷七歌(其二)

隔窗冷吹啸疏篁,颓云逼月色无光。

南邻昨歌今日哭,诀别未永相思长。

我今与之正同调,无锥能直九回肠。

呜呼二歌兮歌再曲,唧唧悲音断还续。

形式: 古风

龙兴客旅效子美寓居同谷七歌(其四)

有弟有弟汴之阳,共失所怙心摧伤。

裁书黄耳送不到,道远未知存与亡。

岁云暮矣天苍苍,雁飞安得随汝行。

呜呼四歌兮歌愈急,漏天为我同时泣。

形式: 古风

龙兴客旅效子美寓居同谷七歌(其七)

富贵贫贱无巧拙,时来火光递生灭。

世路不容一井宽,哑哑跳蛙笑东鳖。

残杯冷炙勿复道,故交惟有西山雪。

呜呼七歌兮歌章毕,死血埋坟色应碧。

形式: 古风

龙兴客旅效子美寓居同谷七歌(其五)

萧萧角声叠叠鼓,招提旷荡无环堵。

编蓬悬席不遮拦,西面透风东面雨。

官归庇身无一瓦,反更罹此百忧苦。

呜呼五歌兮歌思多,不曰有命其如何。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