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承天院候客

晓动人语喧,门开探骑发。

冠盖相后先,烟尘互明灭。

出城寒寺静,苍松带馀雪。

驱马傍前庑,投鞭坐僧榻。

畏风依蒲团,拥裘学趺结。

曈眬晓日升,逶迤旆成列。

到官今年五,踽踽几持谒。

执板手有痕,脱冠顶无发。

将迎迹愈多,应接面常热。

野性素旷荡,人事苦羁绁。

久愿整归驾,渡汾寻旧辙。

躬耕望云岑,筑室俯清潏。

形式: 古风

翻译

清晨鸟语声嘈杂,门开侦察兵出发。
官员们前后相随,烟尘中身影时隐时现。
出了城门寺庙宁静,苍松上还挂着残雪。
策马靠近廊屋,将鞭投在僧人坐榻。
畏惧寒风,靠着蒲团,裹着皮衣学打坐。
曙光微明,旗帜排列有序。
到任已满五年,独自来访多次。
手中木板刻痕深,摘下帽子头已秃。
迎来送往事务繁多,应酬面孔常带热忱。
我本性疏放,人事牵绊使我痛苦。
长久以来渴望回归田园,过汾河寻找旧路。
躬身耕作,遥望山岭,建屋于清潏河边。

注释

晓:清晨。
动人语:鸟语声。
喧:嘈杂。
门开:开门。
探骑:侦察兵。
冠盖:官员们的车马。
烟尘:尘土。
寒寺:寒冷的寺庙。
傍:靠近。
庑:廊屋。
畏风:畏惧寒风。
蒲团:坐垫。
逶迤:曲折。
到官:到任。
持谒:来访。
执板:手持木板。
痕:痕迹。
脱冠:摘下帽子。
无发:头秃。
将迎:迎来送往。
应接:应对。
野性:本性。
旷荡:疏放。
羁绁:束缚。
整归驾:回归田园。
渡汾:过汾河。
旧辙:旧路。
躬耕:躬身耕作。
云岑:山岭。
筑室:建屋。
清潏:清澈的河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寒冷的早晨,诗人在寺庙中等待客人的情景。开头两句“晓动人语喧,门开探骑发”生动地展现了清晨人们活动的声音和寺院大门打开时探出外出的骑士的情形。接下来的两句“冠盖相后先,烟尘互明灭”则描绘了一群群的人马在晨雾中进进出出,彼此间的距离和视线被烟尘所遮蔽。

诗人随即转向寺庙内部,写道:“出城寒寺静,苍松带馀雪。”这里塑造了一个宁静而又冷清的寺院环境,古老的松树上还挂着未融的雪花。接着,“驱马傍前庑,投鞭坐僧榻”展示了诗人在寺中与和尚交流的情景。

诗中的“畏风依蒲团,拥裘学趺结”表达了诗人对佛法修行的向往,以及他在这宁静环境中学习禅定的情形。随后,“曈眬晓日升,逶迤旆成列”则描绘了太阳逐渐升起,光线穿过云层,照亮了寺院。

“到官今年五,踽踽几持谒”这两句透露了诗人可能是一位官员,并且表达了他对职务的忠诚和忙碌。紧接着,“执板手有痕,脱冠顶无发”则展示了一种勤劳至极甚至到了身体受损的地步。

“将迎迹愈多,应接面常热”可能是诗人对待客人的态度,或许是在表达他对佛法修行的不断追求。随后的“野性素旷荡,人事苦羁绁”则表现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纷争的无奈。

最后,“久愿整归驾,渡汾寻旧辙”和“躬耕望云岑,筑室俯清潏”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够回归自然,过上一种简单而宁静的生活,甚至愿意在山中建造自己的居所。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寺院生活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自由和内心平静的渴望,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净化的精神状态。

收录诗词(459)

李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出城

今日何日我心伤,出门下马走东冈。

东冈路高人迹断,独立矫首望八荒。

长空澹澹地莽莽,停云黯淡山凄苍。

回薄浩劫何渺茫,冥默销沉寂无光。

矜雄挟诈争强梁,百年在世如风狂。

变化俯仰旋销亡,一丘已有万骨僵。

旧骨未朽新骨藏,丘垄累累争相望。

万事意欲一槩量,赍志愤死世更长。

九月穷秋天欲霜,悲风烈烈吹我裳。

哀鸿求群鸣且翔,原野具腓草木黄。

百川东驰但汤汤,安得曦车挂扶桑。

高持北斗?酒浆,美人对坐举瑶觞,与我笑歌忧弭忘。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平阳民杜裕民因买薪得紫石于薪中石有黝理自然成观音像相好端具观察

至心不可求,虚明旷无迹。

应物乃现形,遗影留兹石。

若以色见我,洋海尘三尺。

诸像皆非相,于兹何所得。

形式: 古风

正月五日游曲江

今日意何适,出游曲江湄。

野晴天澄穆,风柔物閒熙。

浅岸冰已尽,长原麦含滋。

跃鳞向日光,浴羽侵水嬉。

悠悠南山云,浮空久不移。

斓斑垄东雉,鸣呼声喔咿。

春序兹方交,春物已若斯。

眷予同来者,酌酒衣淋漓。

莫学少陵翁,泪点吞声垂。

且效陶渊明,为题斜川诗。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玄都观

龟刻露藓暗,石坛霜草黄。

断瓦出耕土,犹有金碧光。

甘泉分远脉,来自惠山长。

桃花久不开,空馀葵麦荒。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