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民杜裕民因买薪得紫石于薪中石有黝理自然成观音像相好端具观察

至心不可求,虚明旷无迹。

应物乃现形,遗影留兹石。

若以色见我,洋海尘三尺。

诸像皆非相,于兹何所得。

形式: 古风

翻译

真心无法强求,空灵明亮无所踪迹。
事物接触才显现,身影留在了这石头上。
若以表面看待我,如同大海尘埃般浅薄。
所有的形象都不是真实,这里又能得到什么呢?

注释

至心:真心。
不可求:无法强求。
虚明旷无迹:空灵明亮无所踪迹。
应物:事物接触。
现形:显现。
遗影:身影。
兹石:这石头。
以色:以表面。
见我:看待我。
洋海尘三尺:如同大海尘埃般浅薄。
诸像:所有形象。
非相:不是真实。
何所得:能得到什么。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复的作品,表达了对佛教中观音菩萨形象及其精神内涵的赞美与深刻理解。诗中的“至心不可求,虚明旷无迹”表达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洞察事物本质的境界,而“应物乃现形,遗影留兹石”则显示了观音菩萨以慈悲为怀,对世间万象的关注与救度之心。诗人通过观音像的发现,表达了对这种精神境界的向往。

“若以色见我,洋海尘三尺”意味着如果仅从形相去理解的话,那么就如同大海中的细沙一般难以计数,反映出佛教中对色身本质的看破与超越。最后,“诸像皆非相,于兹何所得”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观音菩萨形象背后深刻哲理的探求,以及这种追问在现世中的意义。

整首诗流露出对佛教哲学的理解和个人内心世界的反思,同时也展示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与宗教艺术的深厚情感。

收录诗词(459)

李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正月五日游曲江

今日意何适,出游曲江湄。

野晴天澄穆,风柔物閒熙。

浅岸冰已尽,长原麦含滋。

跃鳞向日光,浴羽侵水嬉。

悠悠南山云,浮空久不移。

斓斑垄东雉,鸣呼声喔咿。

春序兹方交,春物已若斯。

眷予同来者,酌酒衣淋漓。

莫学少陵翁,泪点吞声垂。

且效陶渊明,为题斜川诗。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玄都观

龟刻露藓暗,石坛霜草黄。

断瓦出耕土,犹有金碧光。

甘泉分远脉,来自惠山长。

桃花久不开,空馀葵麦荒。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玉泉寺

道人东立海上山,锡飞西落大江北。

双屦还乘海云起,西过当阳驻山曲。

倚岩引锡神泉涌,一道明虹出幽谷。

兀然孤冥踞盘石,清夜鬼神礼白足。

化城自化非人谋,七日焕然一何速。

雄楼杰阁郁相望,拥路十里长松绿。

鸣钟击鼓四百年,法席巍巍倾楚蜀。

堂上提印云门孙,闻我足音下山麓。

门衔大路久惯入,客馆萧萧荫寒竹。

春茶自造始开尝,色味甘新气芬馥。

更穷上方纵登览,峰嶂四环森万木。

投老经过得少留,明发飞尘暗征毂。

形式: 古风

白日

白日悬虚空,春秋变寒暄。

但流地上影,不照地下魂。

惨惨暗陋巷,炎炎曜荜门。

浮生荡无根,万古悲黄昏。

形式: 古风 押[元]韵